Banner
东京中央春拍 日港台藏家名瓷重器明天起登场(By S.T.)
2023-03-16
东京中央2023年春拍将於明日起一连三天(3月17至19日)举鎚,呈献四十多个专场,品类横跨名瓷重器、中国书画、当代艺术潮玩、瑰丽珠宝、珍稀佳酿等。
 
 
Lot 517
元 杨茂造剔犀如意纹香盒
JPY 3,000,000-5,000,000
HKD 172,470-287,450
H:4.2cm;D:11.5cm
底款:杨茂造
来歴:旧鸿禧美术馆旧藏
出版:《物我观照—鸿禧美术馆藏雅趣品录》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3月,P144,No88
 
此件拍品为圆形漆盒,子母口,盖面平,浅腹,平底。外面髹红漆,内面髹黑漆。盖面及腹外壁剔雕卷云纹,纹饰立体,线条流畅。底部刻有「 杨茂造」 三字。明-黄成《髹饰录》:「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带朱,或三色更叠。其文皆疏刻划、线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明代剔犀有黑面、朱面两种,多不属款识。」
 
一般香盒为两色相叠,三色已是难得一见,而本拍品截断面清晰可见红、黄、绿、黑四种颜色,且用料精当,堆漆圆润肥厚,更难得的是其尺寸比寻常香盒大许多,二者结合极为少见,在同类品当中是绝一无二的佼佼者。
 
本品保存完好,刻工圆润,漆光滢滑照人,形制古朴淳厚。细观其刀口,於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达到富於的装饰艺术效果。此盖盒漆色纯正,纹饰线条简练、灿然成纹,流转自如,十分精彩。
 
杨茂,元代着名雕漆名家,浙江嘉兴人,其剔红最得名,又工戗金、戗银法。其剔犀器却稀见无多。此件与故宫博物院藏杨茂所作「花卉纹剔红渣斗」、「山水人物纹剔红八方盘 」相比较,皆是刻工精致,圆润不露刀痕。可知,杨茂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Lot 522
 
明嘉靖 黄地剔彩江崖福寿云龙鹤纹盘
JPY 8,000,000-10,000,000
HKD 459,920-574,900
H:5.2cm;D:38cm
底款:大明嘉靖年制
来歴:旧鸿禧美术馆旧藏
出版:①《物我观照—鸿禧美术馆藏雅趣品录》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 年3 月,P149,No93 
出版:②《清翫雅集廿周年庆収藏展·器物》清翫雅集,2012 年10 月,P198,No.11 
参閲:《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P170,No.128
 
盘圆形,盘内髹黑漆,圈足。盘内壁刻无锦地云龙纹, 四爪龙原为「五爪」, 但每条龙四足中的三足其中一爪已被刻意削去, 可看出残留的痕迹,而与身躯相连的一足上仍可见原来的五爪; 盘面上下两种锦地纹,中心宝珠由寿山福海後方昇起的火焰烘托, 再向上幻化成寿字, 两旁双鹤各衔灵芝瑞草,飞翔在桃实累累的树梢上, 刻有寿桃八只, 寓意延年益寿。开光外红龙围绕,发须飘扬,游刃有余。盒底中央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剔彩工艺发展至嘉靖朝已有相当的成就。在器胎上髹不同颜色的彩漆至一定的厚度,工匠根据图案色彩设计,将不用的色漆剔掉,露出所需要的漆色。此盘开光外为黄地,开光内锦地为绿地,此件拍品为嘉靖时期最高级的含有三种颜色的剔彩漆器,具嘉靖雕漆的独特风格。此盘亦有两处出版,无疑是私人收藏中最精美的作例之一。
 
 
Lot 684
北宋 建窑油滴天目盏
JPY 6,000,000-8,000,000
HKD 344,940-459,920
H:4cm;D:9cm
来源:亚洲重要藏家旧藏
参阅:《宋磁之美》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编辑并发行,2016年12月,第102页,35号。 
 
此盏束口,深弧壁,小圈足,盏内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至近底部圈足。圈足不施釉,修足规整。胎体选料粗砺,器壁厚实,盏内外可见大大小小呈圆形的斑点,似油滴状,又似天幕中的繁星点点,故名油滴天目盏。本盏烧成釉色呈浓重黑灰色。釉汁浓厚,有明显垂坠感。黑釉色泽深沈悠远,油滴斑点遍布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渐变得稀疏,均呈现金属质感,随光线角度变化可产生金色、银色或蓝色光晕。
建窑,为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着名窑场,窑址众多,分布颇广。建窑创烧於晚唐五代, 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有宋一朝,建盏以其独特的黑釉,被看做最适斗茶。盏沿下一圈微敛,为持用方便而设,胎厚扎实,保茶汁温热而不烫手,釉黑润亮,托衬点茶击拂茶水後所得汤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北宋蔡襄《茶录》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宋徽宗《大观茶论》盏项亦有类似说法:「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可见建盏当时受重视的程度。在日本,宋代建窑茶盏广得崇敬爱慕,其日文名称「天目」也随之流传千里,成为现今通称此类黑釉器盏之名。建盏在日本备受推崇,尤其其中的油滴及兔毫等稀有品种,更是被列为国宝。如旧藏於大阪市立美术馆的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文化厅收藏的重要文化财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等,均可作本器之参考。 
 
 
Lot 686
北宋 青白釉刻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JPY 60,000,000-80,000,000
HKD 3,449,400-4,599,200
H:41cm
来源:亚洲重要藏家旧藏
出展:《宋代の青白磁展》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1994年4月19日-7月3日
出版:《中国陶磁シリーズ8 宋代の青白磁》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1994年,P15,No39
来历:CHRISTIE'S 1994 年10 月31 日,LOT528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 12 宋》後藤茂树 编辑,小学馆发行出版,昭和52 年9 月,第64,65页 第53,54 号。 
 
 
此器小口、短颈、丰肩、胫部渐内收。口颈处造型少见。肩耸收腰,曲线完美,恰到好处,一气呵成。整体修胎,利落完美,造型端庄稳重。胎白细密,釉质莹润如玉。釉光温润。器身外壁通体釉下刻有包涵了五种花卉的划缠枝花卉纹,底部弦纹。五种花卉中主要以牡丹为主,牡丹自唐代始因其国色天香而备受皇帝及达官贵人之崇爱,更有富贵吉祥之寓意。运刀精确,刻线刚劲,体现纹路之张力及清爽,花瓣、叶片、花茎多由双刀刻划而成,纹饰外的地上篦刻的排状线条细而密。刻划疏密有致,滞留规整而不失随性,节奏韵律灵动,芒角飞动。尽显宋代景德镇顶级刻工。
 
景德镇湖田窑是中国宋、元两代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所产瓷器极为精美着名窑场,始於五代,终於明。宋时精品被誉为「饶玉」,主要以青白釉色着称,其釉色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刻划深处积釉汁厚,色调浓;浅处釉色渐次淡,纹样深浅牵引出层次,曲线相交,气脉内敛,流畅自然。釉色刻工完美融合出牡丹国色天香之美艳与枝繁叶茂之勃勃生气,淋漓尽致立体鲜活。一展宋代美学清静蕴灵之境界。
宋时,此种器型多为装酒之用,称为经瓶。据考「梅瓶」一名最早见於清末寂园叟《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於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此梅瓶久藏日本,曾参与日本着名陶瓷收藏机构大阪东洋美术馆举办的「宋代青白瓷展」专题展,等级极高亦可见其代表性之地位。被誉为「宋瓷猎人」的日本着名藏家临宇山人、知名古董老店茧山龙泉堂等,亦有类似器物收藏,可兹参考。
 
 
Lot 692
清康熙 青花书圣主得贤臣颂诗文笔筒
JPY 10,000,000-15,000,000
HKD 574,900-862,350
 
H:15.7cm;D:18.6cm
底款:大清康熙年制
来历:徐展堂旧藏
来源:日本某藏家旧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里红下》 耿宝昌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8月,第207 页 189 号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注:器底有“徐氏艺术馆”签
徐展堂旧照
本件器物为着名收藏家徐展堂旧藏。
 
徐展堂(1940-2010)祖藉江苏宜兴,年生於江西吉安,9 岁随父母迁居香港,是香港商政界的知名人士,同时也是中华文物的收藏大家。面对文物收藏,徐先生曾说过「工余闲暇,鉴赏文物,乐趣无穷;深感华夏文化之生命力,静中带有动感,既中性又包容,具品味又富性格,实足令人怡养心性。独乐不若与众同乐,文物收藏向属云烟过眼,暂得於己固然快乐自足,总不及公诸同好,提供公众更多鉴赏和研究机会。」1990 年,徐先生成立了徐氏艺术基金。1991年成立了除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的收藏家私人中国艺术品博物馆—香港徐氏艺术馆,馆内收藏有他所旧藏的2000多件艺术珍品,主要有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玉器等,陈列设计极富民族色彩,美轮美奂, 被公认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馆之一。其藏品有部分释出,备受广大藏家珍视! 
此器直筒,平底,底微内凹,底心有一圆形脐,底脐外一周无釉。胎壁厚薄适度,规整浑厚。内外均施透明釉,外壁通体青花文字装饰。字体秀逸,笔法精劲。器底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器文字为《圣主得贤臣颂》,可参考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卷四七。文後篆书钤「熙朝雅玩」青花方章款。康熙时期大兴文治,弥合民族裂痕,任用多方人才为君王所用。《圣主得贤臣颂》题材正是顺应背景,鼓舞仕人实现青云之志,报效君国,因故流行。此类笔筒为康熙御窑文房精品。《饮流斋说瓷·说款识第六》曰:「书长篇成文者,如《圣主得贤臣颂》皆全篇录齐,笔法出入虞、褚,均康窑之铮铮者!」。着名陶瓷学者叶喆民先生也认为此类笔筒「全篇用小楷书写,十分工整可观,而其前後各朝瓷器上均无此种作品,具有异常鲜明的时代特徵」。
 
此器传承有序,为爱国收藏家徐展堂藏品,曾入藏香港徐氏博物馆。同类器物见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收录於《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里红下》 耿宝昌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第207页 189号,可兹参考。 
 
 
Lot 708
清乾隆 洋彩御制诗文渔家乐图砚屛
JPY 15,000,000-20,000,000
HKD 864,000-1,152,000
 
瓷板框L:32cm;W:25cm;连台L:38cm;W:17cm;H:43cm
款识:飞流瀑水?银缾 散作平湖漾碧泠 最爱髙楼临树杪 好山浓入四时青 乾隆御制 
钤印:乾 隆
出版:《东瀛遗珠 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磁器(下)》金立言主编,北京工艺术美术出版社,2020年1月,P508,No109
来历:山中商会旧藏 
出版:《东瀛遗珠 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磁器(下)》金立言主编,北京工艺术美术出版社,2020年1月,P508,No109 
 
此器为插屏属类,整体由瓷质屏、紫檀座组合而成。屏心镶嵌长方瓷板,板面平整,釉质光洁细润。背面以细砂垫烧,为典型乾隆朝瓷板之制作工艺。
 
瓷面以白釉为纸、洋彩作画绘江山渔乐图。图景湖山相接渔艇栖泊之港湾,以江流为主线,构出s型,层次分明。远景江水渺渺,水石相见,气势恢弘。中景渔船入港,激流涌进。渔夫三人,或摆撸,或撑船。与港湾之内渔夫遥相呼应。笔触工细满载劳作之声似不绝於耳。近景一江两岸,溟蒙高峰立於右,峰下母子二人嬉耍於江岸,忙趁东风放纸鸢。热闹风景,凭添灵动。左上角有隶书乾隆御制:飞流瀑水?银缾,散作平湖漾碧泠。最爱髙楼临树杪,好山浓入四时青。(图一)。可考证为《题唐岱仿古十二帧其四》。唐岱受康、雍、干三朝皇帝赏识以画候内廷,被康熙赐称“画状元”。於雍正朝正式以绘事供奉内廷,曾官至内务府总管。乾隆尤爱,曾多次题御制诗於其画作之上。
 
清宫档案记载,乾隆时期御制诗瓷器多按皇帝的旨意由如意馆的画师先画出纸样或木样,交由皇帝审核後送至江西景德镇烧造。自康熙始渔乐图便成为清代宫廷造办处之经典题材,在清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展现出皇帝关爱百姓,亦有为民构造太平社会宏图大愿之政教功能。另据活计档可知,“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郎中海持出江山渔乐画一张(唐岱作)...。”(图二)。据此或可推辞此屏画面取材於唐岱仿古之作。
 
乾隆盛世,所制器物尽显华美。更得益於精通书画翰墨之唐英对宫廷御用高端瓷器悉心督造,此器料色柔和盛於雍正,施彩富於嘉道。御制诗文款式,笔力稳健,书写工整。展陈御瓷尊贵之余,亦展现出精致典雅的宫廷风韵。
 
底座为上等紫檀,珍贵奢侈,纹密质坚。色泽深沉静穆,包浆莹润醇厚。座墩为完整厚木,两面以夔龙纹为主体,沿边饰浮雕拐子纹,形态古拙敦实。座墩上植立柱,两侧以站牙抵夹。站牙呈双龙状,形态潇洒,线条流畅。雕刻一丝不苟,工艺精益求精,工整庄重,皇家富贵不凡气度洋溢。
《故宫经典-故宫屏风图典》一书中,共展示故宫所藏插屏83件,其中屏心为瓷器的仅有二件,一为青花(图三),一为绿釉(图四),均为鬼斧神工。若此器般彩绘品种,且涵盖瓷、画、诗、书、印御制要素并顶级紫檀之雅器,更未可见,极为稀有,确属宝藏之珍。
此器为山中商会经手,久藏日本,传承有序。山中商会为20世纪早期日本知名古董商,鼎盛时期在北京、上海、伦敦、波士顿等地设六家分店为当时世界顶级美术商,所出之物获得众多藏家高度认可。此器录於《东瀛遗珠——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窑瓷器》下册,编号为109(图五、图六)。中国嘉德2022春季拍卖会《宸赏——明清御瓷珍玩》专场拍品lot2837(图七),形制类似但无御制诗文。以兹参考。
 
 
Lot 749
清康熙 青花鱼化龙纹折沿洗  
JPY 10,000,000-15,000,000
HKD 572,300-858,450
D:38.8cm;H:7cm
底款:大清康熙年制
 
出版:《鸿禧美术馆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1990年,P262,263,No112
出版: 《景德镇千年展》朝日新闻社出版発行,2006年,P50.51,No32
出版: 《养和堂コレクション 中国近代书画と清朝陶磁展》出光美术馆発行,昭和62年9月1日,No152 
来历着录:Sotheby's HongKong 1984年5月21日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里红 下》 耿宝昌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8月,第63页 54号 清康熙 青花海水鱼龙图洗
参阅:宋代赵光辅作绢本《番王礼佛图》局部 
 
此洗折沿,浅腹,平地露胎,底心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由於底部无釉,款识呈黑色。外壁光素无纹,里心以青花为饰,绘鲤鱼化龙图,又称「鲤鱼跃龙门」。内心所绘一条苍龙从漩涡跃起,身躯呈「弓」字造型,颇为威猛。前方一鲤鱼跃出水面,与龙相呼应,下面更有跟随者。所绘浪涛自上而下滔滔不绝,富具动感,以之为背景衬托鱼龙二物更见立体效果。所用青花发色青紫浓艳,绘画技艺成熟,线条极为流畅,使得整体画面气势恢宏,栩栩如生。
此洗画面取材於汉代故事,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中曰:「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鱼化龙是清代流行纹饰,取材於古代「鲤鱼跳龙门」的传说。据《辛氏三秦记》记载:「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上则为龙也。」《太平广记》也载:「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後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黄河流经山西河津县之禹门口,亦称「龙门」,其地河床高下相叠,水深流急,鱼类很难逆流而上。传说凡能跳上龙门的大鱼,便可变化成龙,亦称「鱼化龙」。因古时科举考试场所贡院的正门也称「龙门」,所以又指参加科举中第而声名显赫者,寓意吉祥。
青花折沿洗为康熙青花官窑之精品,备受历代藏家所重视,此件器物为台湾旧鸿禧美术馆旧藏之物,亦是养和堂主人多年收藏之物,多次作为重要艺术品在台湾和日本展出,同类器物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海水鱼龙图洗,本件与之相比较,无论从纹饰还是釉色,器形,均可谓如出一辙。另有东京中央香港於2020 年9 月拍释出的 lot559 清康熙 青花夔龙纹折沿盘 ,其器型与青花发色与本器亦可做参考比对。
 
 
 
Lot 791
清中期 碧玉雕松下人物图纹笔筒
JPY 3,000,000-5,000,000
HKD 172,650-287,750
H:16.5cm;D:15.7cm
参阅:《故宫经典 文房清供》张荣主编,故宫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第66页,第44,45号。 
 
此笔筒择整和田块碧玉雕琢而成,器型规整硕大,外壁通景浮雕山水图纹,画面中山环水绕,翠松流云,古松垂柳、楼宇亭榭、栈道古桥,道人仙童,一派优雅之景跃然其上。整件器物运用深浅浮雕的技法,将自然景物和各色人等融合一体,以虚、实手法将图纹完美展现出来,是清代中期玉雕之精品。
碧玉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奇珍,张岱《夜航船-宝玩部》记录当时碧玉来源:「碧玉有云碧、西碧二种,其色枯涩者曰云碧,产於云南;其色娇润,有虼蚤斑者曰西碧,产於西洋。」清代一朝,乾隆帝平定了回疆叛乱,玉路通达,新疆玛纳斯碧玉大批进入中原,并有大块优质和田玉料,故能制作大型笔筒、山子等物。所以,清代大型玉雕器物,大部分为清中期乾隆朝所制。乾隆玉器分类中,亦有「画意玉器」一类,乾隆帝也认为此类玉器有雅趣,可玩矣。这类玉器大多数以文人逸事或山水名胜为主题,表现於平片状的插屏、圆柱状的笔筒或不规则形的山子之上。不论宫廷造办处抑或是苏、扬玉作,制作玉器皆首重画样与选料工夫。画意玉器之稿样,往往取材自内府收藏之画作,或是由宫廷画家参与绘制。故一些画意玉器可追源画本。此件笔筒虽纹饰内容不同,但於做工、风格等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 玉璧飞瀑飞柃图笔筒,清中期 碧玉山水渔舟图笔筒等均可作为本器的参考,可资品鉴。
 
 
 
Lot 821
钱瘦铁刻昌化牛角冻地鸡血印三方
JPY 500,000-800,000
HKD 28,775-46,040
1,L:1.9cm;W:1.8cm;H:6cm
2,L:2.0cm;W:1.8cm;H:5.8cm
3,L:1.0cm;W:0.4cm;H:2.0cm
 
边款:①瘦铁作於白沙村庄 印文:杜子规印
② 丙子初冬为唐泽先生作此略似汉玉印 钱厓 印文:唐泽之印 
③边款:瘦铁 乙丑嘉平  
印文:木佛
钱瘦铁(1897—1967)名崖,字叔崖,号瘦铁,别号数青峰馆主、天池龙泓斋,江苏无锡人,中国画会创始人之壹。早年从师金石家郑大霍,惨加海上题襟馆。二十年代,曾任日本《书苑》杂志顾问编辑,而影响於日本艺坛。曾任教於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五十年代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及书法、篆刻。其篆刻曾受益於吴昌硕,後与苦铁吴昌硕、冰铁王冠山并称"江南三铁"。
 
 
 
 
 
 
Lot 0870
沈石友旧藏杨龙石 吴昌硕铭 兰陵片石砚
JPY 8,000,000-10,000,000
HKD 460,400-575,500
L:8.2cm;W:8.2cm;H:2cm
 
砚铭:① 他山石 席上珍 磨不磷 身外身 乙卯冬 石友属 老缶铭  
②质比美玉润而光 德并君子端且方 宜书宜画罔不臧 石友所得主萧郎 朗斋大兄属铭 龙石  
③ 兰陵片石 归我研林 坚白之质 可以写心 石友 
出版:①《沈氏砚林》 沈若怀编辑,1923年,兰陵片石砚
出版:②《沈氏砚林》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P186,187
出版:③《缶墨东游 呉昌硕生诞170周年记念展》东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2014年5月1日,P154.155,No75
 
此砚器呈正四方形,砚堂浅挖,砚背平整,上以楷书刻「质比美玉润而光 德并君子端且方宜书宜画罔不臧 石友所得主萧郎 朗斋大兄属铭 龙石」,砚体四壁直立,上以行楷刻砚铭「兰陵片石 归我研林 坚白之质 可以写心石友」「 他山石 席上珍 磨不磷 身外身 乙卯冬 石友属 老缶铭」,由此砚铭可知,此砚材取古之兰陵片石,雕琢成砚,其色如紫云,质比端溪。另可知,此砚最早为杨龙石题铭,後由沈石友旧藏,吴昌硕为之书写砚铭。故此砚收录於《沈氏砚林》一书,谓之「兰陵片石砚」。砚有原配红木砚盒,盒盖背部贴有「白沙村庄」四字朱纹印,此印为近代着名篆刻家钱瘦铁所刻,为此砚旧藏者桥本关雪收藏之佐证。
 
此砚为民国着名砚台收藏家沈石友旧藏,收录於其子沈若怀所编《沈氏砚林》一书之中,名曰:兰陵片石砚。沈石友,清末民初着名四大藏砚家之一,毕生制砚,藏砚颇丰,殁後六年之时,即1923年,其子沈若怀将其父所藏佳砚共计158方,手拓编撰成书,共分四卷,传拓100 部。书中所收录各式佳砚,从砚材,到文学艺术的体现,都是沈石友所藏诸砚的代表之物。其中其中既有传世古砚名品,也有特制新款,多为沈石友亲自设计,萧蜕庵修改,吴昌硕书写,赵古泥刊刻。
 
民国六年(1917 年)沈石友殁,事後不过数年,家境衰败,平生所藏之砚,为後人散出。1928 年,在钱瘦铁的建议下,日本画家桥本关雪花重金买下其所藏之砚大部,并辗转运至日本。桥本关雪(1883-1945),日本着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的泰斗,日本关东画派领袖。 自1914 年起,曾30 多次来到中国,并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钱瘦铁等结爲至交。1916 年,建庭园式住宅,名为「白沙村庄」,之後一直居住於此。钱瘦铁留日期间,在白沙村庄居住一年之多,桥本关雪所藏之物多有「白沙村庄」朱文印签,此印亦为钱瘦铁所刻。1945 年桥本关雪过世,所藏之砚又陆续分散卖出。从桥本关雪开始收藏到如今历经欲百年间,历经战火狼烟,人亦流离失所,更何况冰冷之砚石了。
 
迄今《沈氏砚林》中所收录的砚石,据称存世者约五十八方,如此佳砚历经近一个世纪的辗转流传,如今再次与世人相见,殊为不易!砚以铭贵,一方好砚,添上一文好铭,文人雅性跃然其上,流传百代而不灭,这是古今文人的共鸣。石虽冰冷,但铭文暖人,品此佳砚,可与石友论诗,缶翁论墨,亦刻於一代大家杨龙石论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