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最璀璨的鼻煙壺和一座偉大的博物館 (戴忠仁的國寶檔案)
2021-07-29

黃金鑲崁紅寶石鼻煙壺

上圖的鼻煙壺,是我所見過最璀璨的鼻煙壺之一,而且也是中國宮廷較難生產的鼻煙壺。

鼻煙盒和鼻煙壺曾在歐洲以及中國清朝非常風行,直到二十世紀末,鼻煙壺都還是大收藏家看重的收藏品,原因就是鼻煙壺和鼻煙盒它源自皇室,一直是上層社會的珍愛,所以上行下效,不過,當中國清代鼻煙壺在民間大量流行時,頂尖的鼻煙壺還是皇家獨有,原因在於技術和原料!

畫琺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種顏料和工藝可以說被北京造辦處壟斷了,雖說廣州有畫琺瑯生產,但到了乾隆時期,就與北京造辦處的工藝有非常明顯差距,主要是皇家品味的引導所致。畫琺瑯的生產成本巨大,這在瓷器中就已經明顯可見,用在更精緻的鼻煙壺生產,耗費的成本就更龐大。

18世紀水晶鑲金鼻煙壺 台北故宮藏品

提到畫琺瑯鼻煙壺,台北故宮的陣容舉世無雙!幾年前,台北故宮有一個“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展出1千多件鼻煙盒、鼻煙壺,再次顯現台北故宮鼻煙壺藏品,不論是造辦處生產的,或是從歐洲進貢的陣容也是舉世無雙,台北故宮真是太強了。

如果仔細觀察和歸納,不難看出,宮廷造辦處在處理金工和寶石鑲工的能力與創新技巧,和西方的作品不同,甚至有差距。這在宮廷的珠寶首飾就可明顯看出(我指的是技法,不是風格)

黃金鑲崁紅寶石鼻煙壺

上圖的鼻煙壺,高度五公分, 17 18 世紀蒙兀兒帝國(1526-1857 年)的作品。金胎鑲嵌紅寶石頂部覆蓋一顆紅色的凸圓形寶石,壺蓋下連著金勺子其原始功能為鼻煙壺。(過去歐洲和印度以及西亞貴族會將鼻煙壺與香水瓶甚至嗅鹽瓶混用)。類似的作品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夏威夷檀香山博物館可見到,都是明顯的蒙兀兒風格。

大都會博物館的藏品

這件鼻煙壺使用獨特鑲嵌技術叫做Kundan。相信北京造辦處曾經引進,但會純熟運用的工匠應該很少,乾隆之後沒見過在鼻煙壺或珠寶首飾上有這種精細技法。但這技術在印度可是有幾千年的淵源。

印度蒙兀兒帝國嵌紅、綠寶石水晶罐 台北故宮藏品

這種方法中,精練的純金被打成細細箔條,將其壓入到位以包圍寶石並將它們固定到位。 熟練的寶石鑲嵌師將這些寶石塑造成一種帶狀圖案。正如許多蒙兀兒珠寶的典型特徵一樣,核心由紫膠製成,紫膠是一種由昆蟲產生的天然樹脂。使用紫膠作為蒙兀兒珠寶首飾的核心,可以節省大量金屬,並且還使那些中空且非常脆弱的物品具有彈性、重量和穩定性。

這種鑲崁金工從公元前三千年到現在,就一直是西方的強項。不論是以前的宮廷還是現在中港台的珠寶生產商的技術,都還無法超越西方。因此,這種獨特鑲嵌的鼻煙壺在中國非常少。

還有中國自古不但不是產金大國,寶石更稀缺。

台北故宮藏品 原名紅寶石手串均已正名為尖晶石手串

現在兩岸故宮一些看起來璀璨輝煌的紅寶石飾品,絕大部分是尖晶石,而非紅寶石。這兩者都必須靠進口,古代貴族喜歡這些寶石也是跟隨西方潮流的。但我估計從乾隆到慈禧太后,甚至造辦處的工匠,沒幾個人能分辨出尖晶石與紅寶石,當然兩者的價格是相差極大的。

鼻煙主要是由菸草所製,在那個沒有反菸組織的年代,菸草價格奇貴無比,導致品質好的鼻煙比黃金價格都高,所以不論中國或蒙兀兒的鼻煙壺,或是西方的鼻煙盒,都製作的小巧精緻,一方面是便於攜帶把玩,再來就是鼻煙太貴了。

多倫多阿迦汗博物館

今天介紹的這件黃金鑲崁紅寶石鼻煙壺是加拿大多倫多阿迦汗博物館的收藏。那是一個伊斯蘭藝術為主的博物館。是由阿迦汗發展組織主席阿迦汗四世創立。

博物館建築群的設計建造歷時10年完成阿迦汗博物館由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槙文彥設計,博物館的伊斯瑪儀中心由印度著名建築師查爾斯·科雷亞設計,兩者之間的園林景觀由黎巴嫩景觀設計師弗拉基米爾·久羅維奇設計,創造出一個由水幕和綠洲組成的光影世界。

台灣或中國大陸的廟宇多不勝數,期盼這樣偉大的私人博物館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