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美國學者:台灣選民務實 要現狀不要統獨
2021-08-07

(這篇對話文章是台美季刊分析系列的一部分,提供有關台灣發展的一系列觀點)

列夫納赫曼LEV NACHMAN

博士後研究員 -哈佛費正清中心

在台北居住兩年多後最近回到美國,在那裡他是富布賴特學者,研究台灣和香港的社會運動和政黨。

瑞安·哈斯Ryan Hass

中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 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員

RYAN HASS

你研究過香港的雨傘運動和台灣的葵花運動。這兩次社會運動的結果,告訴我們香港和台灣的政治發展方向是什麼?以及——如果有的話——你如何看待香港的事態發展影響台灣未來的政治趨勢?

LEV NACHMAN

2014 年,Sunflower Umbrella 運動都因擔心系統性變化會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對其政治制度施加危險的代理權而動員起來。兩者都對彼此的政治制度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兩者都是香港 2019 年反引渡抗議活動的重要前因。香港激進主義最近對台灣最明顯的影響是在台灣 2020 年總統大選期間。蔡英文將香港抗議活動作為她競選連任的核心框架,每個政黨(甚至國民黨)至少都對香港抗議活動表示支持。

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出台,香港人將台灣視為新居的理想選擇,這在台灣引發了一個新的國內政治問題,即如何解決大量尋求永久移民台灣的香港人. 歸根結底,香港是台灣人的“煤礦中的金絲雀”。香港的度越糟糕,就越會把台灣人遠離中華人民共和國。

RYAN HASS

台灣今年將舉行一系列公投。為什麼公投成為台灣如此流行的治理機制?您預計哪些社會力量會影響這些公投的結果?

LEV NACHMAN

公投和罷免已經成為台灣流行的政治工具,但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它始於 2017 年,當時台灣推動修改由“泛綠”政黨支持的法律,包括執政的民進黨 (DPP) 和新力量黨。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種機制,讓民間社會能夠推動政治家通過更漸進的親台灣政策。該法案大大降低了通過全民公決將問題付諸表決所需的必要簽名。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利用這種規則變化的主要是反對派“泛藍”勢力,例如國民黨(KMT),他們利用公投來攻擊或破壞民進黨的議程。今年公投的具體內容特別複雜,充滿了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立場轉換。例如,進口萊克多巴胺肉類和在藻礁上建設能源管道,都遭到國民黨反對,而得到民進黨的支持。但十年前,民進黨反對同樣的政策,國民黨支持他們。萊克多巴胺投票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允許進口經過萊克多巴胺處理的豬肉被認為是台灣與美國開始雙邊貿易談判的必要條件,因此如果通過,對未來的貿易談判將是不利的。

RYAN HASS

民意調查數據顯示台灣在兩岸關係和台灣身份認同觀點上有何現象

LEV NACHMAN

有可靠的民意調查數據顯示,認定為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台灣人人數正在上升,而認定為完全中國人而非台灣人的人數仍然微不足道。但這並沒有轉化為支持立即獨立的台灣選民的數量以同樣的速度增長。

國立政治大學的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台灣人支持某種形式的現狀,而不是立即獨立。這至少告訴我們,鑑於越來越多的“僅限台灣人”的標識符,台灣選民比我們通常假設的要務實得多。台灣人生活在任何直接獨立道路都可能導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生致命衝突的環境中,因此推動正式獨立不太可能很快發生——正是因為台灣選民重視生活在無衝突的現狀中.

RYAN HASS

展望 2024 年的總統選舉,您預測哪些問題將推動政治辯論?您對哪些政客最有資格發表講話有任何期望嗎?

LEV NACHMAN

我們從廣泛的政治科學研究中知道,每次台灣選舉的主導政治因素都是中國因素。

所有其他問題都是次要的或通過中國因素過濾掉的。民進黨的兩位競爭者是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和桃園市市長鄭文,這已不是什麼秘密。在國民黨中,侯友宜在新北市長的位置上處於強勢地位,但考慮到國民黨目前在下一任黨主席的內部衝突,我們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知道他們真正的領者是誰。我們還有台北市長柯文哲和企業家郭台銘的未知變數,他們可能在2024年參選。

RYAN HASS

學者Richard BushMaggie Lewis都寫過並談到台灣需要培育和加強其活力,包括通過形成政治共識來解決諸如創造就業、能源等內部挑戰。你對台灣領導人會多麼樂觀能夠克服黨派分歧以應對這些內部挑戰嗎?

LEV NACHMAN

對於像台灣這樣的有內部爭議的國家來說,這仍然是最大的挑戰,台灣政治人物都只關心選舉期間能動員動員選民的議題。

很難說服國民黨和民進黨合作(就像大多數兩黨主導的政治制度一樣),在與中共無關的當代社會問題上,更是如此。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在 COVID-19 激增期間對東南亞農民工的待遇,他們被禁止離開工廠宿舍。一些民進黨政客公開反對這種待遇,但最終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解決管理東南亞移民工人的制性規則,政客沒有動力去關注這些議題。只有那些意識改善台灣勞動力問題重要性政治人物才會推動政策改變

直到中國對台灣國內政治變得不那麼重要(不幸的是這不會很快發生)之前,我很難看到選民的投票會以關注重大民生政策改革為主

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不關心社會改革。但是,當談到全國選舉時,選民投票的是有關中國的影響,而不是國內事務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