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文物進口的嚴格規定本週六生效 藝術市場剉著等 英國成"法外之地" EU’s Strict New Antiquities Import Rules Take Effect Saturday—UK Seen as a Legal Loophole (By S.T.)
來自中國的花卉金字塔(約1700 年)由范德文東方藝術公司從歐盟以外採購,這增加了出售所需的文書工作
新歐盟法律(Regulation (EU) 2019/88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7 April 2019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import of cultural goods)將於本週六生效.任何從歐盟以外地區進口文化產品(美術品、古董、裝飾藝術品和收藏品)都將面臨更嚴格的調查要求。
主要有三類文化性產品:
1)從第三國非法出口的文化產品;
2)超過 250 年歷史的考古發掘產品(無論其價值為何);
3)各類超過200 年歷史且價值超過 18,000 歐元的商品。
第二類貨物在進入歐盟前需要取得進口許可證,進口商需提供相關貨物並非非法出口的證據。第三類貨物則需提供進口商聲明,其中包含一份簽署的聲明,表明貨物並非非法出口,以及貨物的標準化敘述。
不遵守2019/880 號法規可能會導致藝術品經銷商、收藏家和其他藝術專業人士遭到扣押並面臨其他法律後果。如果進口商缺乏此類物品所需的文件,整批貨物可能會被扣押。該法規也可能引發實際操作和物流問題。例如,即使進口商的貨物可以自由進入歐盟,但如果這些貨物與高風險物品合併裝運,仍可能面臨延誤或限制。如果進口商缺乏此類物品所需的文件,整批貨物可能會被扣押。
或者,如果進口商在申請進口許可證的過程中提交虛假證據,或做出魯莽或故意欺詐的申報,可能會面臨刑事責任。
一件宋代陶幣罐,已被范德文東方藝術公司在歐盟境內收購,因此較容易出售
由於被沒收的風險提高,私人收藏家在決定將作品借出到哪里以及借給哪些機構時也可能會更加謹慎。這可能會阻礙某些機構獲得借出作品的機會。
新法規也規定了,出於教育、科學、保護、修復、展覽、數位化、表演藝術、學術機構開展的研究或博物館或類似機構之間合作的目的的豁免。但豁免範圍僅限歐盟博物館間的臨時借展,這意味著非歐盟的私人借展機構無法受保護。
2019/880號條例也要求透過國際文化產品(ICG)資料庫進行數位記錄,以提高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博物館只有在ICG資料庫中註冊才能享受該法律的豁免。
對於博物館而言,進口許可證和出處證明的要求可能會阻礙國際借展和展覽。這項新立法可能會增加私人收藏家在出售其收藏品之前進行出處研究的必要性。收藏家可能會發現自己很難對某件物品進行適當的出處研究,因為這種研究可能會揭示出處上的差距或不一致之處,從而使他們的銷售變得更加複雜。
一件可追溯至公元前1295 年至 1069 年的埃及木製石棺面具,未來在美國出售的可能性更大。圖:查爾斯·艾德 (Charles Ede)
對於藝術品經銷商和機構來說,扣押通常不屬於保險範圍,當藝術品因來源不明而貶值時,所有者不太可能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
如果作品在進入歐盟後被扣押,投保人將無法獲得保障。不過,保險公司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給予例外。例如,保險公司可能更傾向於為借展機構在其本國舉辦的單次展覽提供保障,因為該國對扣押有明確的規定。
敘利亞阿帕米亞的羅馬遺址,攝於2008年,當時該遺址尚未在內戰中被摧毀。圖: Getty Images
這項法案制定的背景是,敘利亞的考古瑰寶之一的阿帕梅亞古羅馬遺址,是擁有兩萬個座位的劇場,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劇場之一。2014年,在被反政府武裝佔領後,又被阿薩德政權奪回後,本來完好的遺址上卻佈滿了5,000多個坑洞。
大約在同一時期,2014年伊拉克摩蘇爾博物館和2015年帕爾米拉古城遭到ISIS 武裝分子破壞。正是在這種恐懼使歐盟決定採取行動,以防止被破壞掠奪的文物流竄市場。歐洲議會便開始在歐盟委員會起草一項法案,該法案後來被稱為「2019/880」號。
該法律涵蓋了來自歐盟以外的大量珍貴物品,從中國瓷器到非洲面具,從俄羅斯聖像到早期震教徒家具。它不僅監管藝術品、歷史和人種學資料,甚至郵票和軍事物品,還監管岩石、植物和化石等自然物件。任何將這些物品帶入歐盟的人,無論是藝術品經銷商、收藏家還是博物館都必須證明這些物品是從原產國合法出口的。過去,由當局來證明一件物品是否是非法的。
而依據法規,文物持有者的舉證責任很高很種很難,例如,自拿破崙時代以來就已開始交易的古埃及文物,這些文物且可能產自現在的蘇丹,持有者必須出示1983年之前的許可證(因為當時埃及禁止出口所有古董)。如果沒有許可證,歐盟將採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標準,要求提供可靠的證據證明該文物是在1972年之前從原產國進口的。而許多國家在那個時候根本不頒發這類許可證,所以所謂的原始出口文件根本不存在。
由於許多物品的來源可能存在空白,托運人或拍賣行法務部門不太可能簽署進口聲明。而目前有數百萬歐元的亞洲、非洲和大洋洲藝術品交易在歐陸發生,由此可想見該法案的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躲過此麻煩,因為當法規通過成為法律時,英國仍是歐盟成員國,但令倫敦貿易商鬆了一口氣的是,英國脫歐了。除北愛爾蘭外,英國政府於 2021 年廢除了該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