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界包起來! 公共裝置藝術家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伉儷作品亮相倫敦富藝斯 "Wrapping the World: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s Public Art Showcased at Phillips London"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勞德在紐約霍華德街 48 號的家和工作室(攝影:沃爾夫岡·沃爾茲,© Christo V. Javacheff 遺產)
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Christo & Jeanne-Claude)是一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藝術家伉儷。他們以大型場域特定環境的裝置藝術而聞名,這些裝置通常是用布將大型地標和景觀包裹起來。被它們包裹的著名創作有《德國大廈》、加州的《奔跑的籬笆》和紐約市中央公園的《大門》等等。他們數十年來密切合作的實踐,透過在世界各地的公共場所懸掛巨大的織物來創作大型、短暫的環境裝置,為公共藝術的全新可能性開闢了道路。除了免費向公眾開放外,他們雄心勃勃的項目完全由自籌資金,透過出售草圖、模型、方案和其他準備工作來支持。
克里斯多《包裹國會大廈(柏林項目)》,1986年作
估價:60,000 - 80,000英鎊
這對夫婦一再強調,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創造美與喜悅,讓觀者重新認識他們所介入的場地的形式、體量和意義。然而,他們的作品也可以被視為對環境問題和20世紀歷史的廣泛評論。
富藝斯倫敦「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和日間拍賣」將於6月26日當地時間下午3時舉槌,拍賣的一大焦點為《REVEALED: 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重要作品珍藏》,逾30件出自同一顯赫日本私人珍藏的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Christo & Jeanne-Claude)伉儷標誌性作品上拍。
90年前的6月,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這對藝術家伉儷於同日分別出生在保加利亞和摩洛哥(兩人皆出生於1935年6月13日,並分別於2020年5月和2009年11月逝世。)。今年恰逢這對夫婦誕辰90周年,全球藝術界正以各種形式紀念這對將藝術帶離傳統空間、直面公眾的傳奇組合。而富藝斯也選擇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呈現一位與藝術家夫婦交情匪淺的日本藏家花費數十年彙集的重要藏品,盼讓新一代藏家得以續寫這段藝術傳奇。
這對藝術家伉儷以創作大型的臨時公共裝置藝術聞名,他們始終堅持通過出售素描、草圖與拼貼作品自籌資金,以此突破藝術市場的傳統桎梏。這種堅持確保了每個項目的獨立性、公共性與臨時性,使其超越所有權、商業化和排他性的局限。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之前,他們僅以克里斯多個人名義進行藝術項目的合作。
克里斯多
《包裹新橋(巴黎項目)》,1985年作
估價:70,000 - 100,000英鎊
本次拍賣呈現之珍藏的32件拍品集中呈現了藝術家創作生涯的關鍵節點,其中多件草圖作品恰逢這些經典項目的重要周年紀念:在紐約中央公園逾7500座橘紅色布幕門框所組成的項目《大閘》問世20周年;在柏林以覆鋁尼龍布包覆國會大廈,成為龐大奪目的銀色雕塑的項目《包裹國會大廈》30周年;在巴黎將該城市重要地標「新橋」以金色帆布包裹起來的《包裹新橋》項目40周年。這些時空座標不僅標記著藝術史上的重要時刻,更見證了兩人「以瞬間創造永恆」的藝術哲學。
今年9月造訪巴黎的遊客將邂逅當代藝術家JR與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基金會合作的《新橋計畫》。這件沉浸式裝置藝術從克里斯多夫婦1985年《包裹新橋(巴黎項目)》中汲取靈感,將以臨時性改造的方式將這座有400年歷史的古橋重塑為一座座的「石山」,向這對藝術家伉儷的經典致敬。
作為首例在建築與公共層面實現如此規模的城市藝術項目,《包裹新橋》在克里斯多夫婦創作生涯中具有特殊地位。當年巴黎市長雅克·希拉克最初否決了這個包裹巴黎最古老橋樑的構想,藝術家們經過長達9年的不懈遊說才最終獲得許可。作品面世後引發的公眾反響堪稱轟動一時,不僅吸引三百萬人次現場觀看,媒體傳播更是遍佈全球。
今年6月9至20日,柏林國會大廈西側外牆每晚都呈現《包裹國會大廈(柏林項目)》的投影映射,讓公眾重溫1995年6月這座建築被藝術家夫婦「包裹」後的震撼景象。原作從構想到實現歷時24載,藝術家先後與352位議員會面協商,最終促成德國聯邦議院長達70分鐘的專題辯論後才得以實施。
本場拍賣呈現之創作於1986年的《包裹德國國會大廈(柏林專案)》是克里斯多夫婦精心構思的預備性拼貼草圖的典範。這座建築與1968年瑞士伯恩美術館項目以及1969年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項目並列,成為他們僅有的三件從概念階段完整實現的大型建築包裹作品之一。每件作品都突破了傳統藝術邊界,將轉瞬即逝的震撼體驗永久鐫刻在公眾記憶之中。
克里斯多
《大閘(紐約中央公園項目)》,2005年作
估價:35,000 - 45,000英鎊
此外,為紀念紐約中央公園的《大閘》項目問世20周年,今年2至3月,在中央公園推出的大型「擴增實境 (AR)」體驗項目,讓公眾得以重溫這一經典之作。同期,文化機構The Shed亦舉辦了《克里斯多與珍妮-克勞德:The Gates與紐約未實踐之作》特展。
克里斯多
《包裹芝加哥當代美術館(項目)》,1968年作
估價:15,000 - 20,000英鎊
作為公共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大閘》始終是克里斯多夫婦藝術遠見、非凡毅力及改造公共空間卓越能力的永恆見證。這個構思於1979年、歷時26年才得以實現的項目,在2005年2月讓7,503道明豔的橘紅色門簾蜿蜒綻放於中央公園的步道之間。誕生於911事件後的《大閘》,旨在喚醒紐約的城市集體精神,短短16天就吸引逾400萬遊客前來觀賞。作為克里斯多夫婦在紐約唯一實現的公共項目,《大閘》樹立的不是永恆的紀念碑,而是轉瞬即逝卻發人深省、令人難忘的藝術哲思。
克里斯多
雨傘(日本和美國西部項目)》,1987年作
估價:40,000 - 60,000英鎊
在本次拍賣所呈現的其他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克里斯多早期具有奠基意義的「包裹」創作——這些作品為藝術家日後標誌性的大型包裹藝術奠定了概念與美學基礎。1958年,年輕的克里斯多藏身卡車貨廂偷渡出境,從保加利亞逃亡,便開始了包裹實驗。最初這只是包紮個人物品的實用行為,卻被部分人解讀為對木乃伊製作的影射。然而藝術家的初衷並非保存,而是消解:通過剝離物品的實用與象徵意義,創造某種曖昧不明的存在。
這些作品在概念與實體層面,既關乎遮蔽,又指向開放。包裹行為雖然形成覆蓋,卻內在蘊含著互動邀請——它促使觀者將思緒投射於被遮蔽之物,深度參與作品意義的構建。正是這種引人入勝的特質以及邀請觀眾共同參與的開放性,構成了其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源泉。
克里斯多
《包裹島嶼(佛羅里達州大邁阿密地區比斯坎灣項目)》, 1982年作
估價:50,000 - 70,000英鎊
收藏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作品的博物館:
佛羅裡達州博卡拉頓博物館
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
加州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富藝斯倫敦「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和日間拍賣」:2025年6月26日,倫敦時間下午3時 (北京時間晚上10時)
預展:2025年6月19至26日
地點:倫敦伯克利廣場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