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與展覽
日本柔道之父和製陶大師陳元贇的花瓶首度出現台灣拍賣 Rare Vase by Chen Yuanyun, Japanese Judo’s Founding Figure and Master Potter, Emerges in Taiwan Auction
2025-08-11
 
Lot 3026
明末清初 陳元贇雙耳花瓶
直徑 15.5 高 36 公分
附墨書供箱
款識:卍。大明虎林縣白山元贇。箱款:元贇耳附花瓶,渡邊藏。
來源:渡邊美術館家族舊藏。
起拍價:40,000
 
2024年,一件罕見有日本德川家紋的陳元贇茶碗首次在台灣拍賣,結果超出估價的14倍,加佣金拍品以43萬成交成交。2025年8月17日台北沐春堂有一件來自博物館舊藏的陳元贇雙耳花瓶,勢必引起關注。
明末清初的陳元贇曾在少林寺習武,他將柔術帶進日本,成為日本柔道始祖。同時他在日本陶瓷史冶有重要地位。事實上,他在日本的地位遠遠不只是「一位外來陶工」,而是跨文化技術輸入、茶道與工藝史的重要轉折人物。
陳元贇精於制瓷與陶藝,對青花、釉里紅及粉青釉都有相當功力。明末動亂與中日貿易網絡交錯,使得部分工匠東渡日本。他很可能經由長崎—名古屋—瀨戶路線進入日本,並受封臣武士階層庇護。陳元贇利用瀨戶產高嶺土與石英土,融合明代景德鎮與越南安南的青花燒成技術,創造出發色柔和、灰藍調的青花器。他創立「元贇燒」成為日本陶瓷史上一個獨特的類型,主要燒製茶道用碗、瓶、花器,也有仿古樣式的大型陳設瓷。
他將中國元、明的紋飾語彙(如團壽、纏枝、博古紋)移植到日本製品上,啟發了當地窯場仿古與創新的雙重潮流。
他獲得德川家康與大名的支持。從歷史紀錄可見,陳元贇與德川幕府、尾張藩等有往來,其製品常見德川家紋,顯示可能是武家御用品。他的茶碗、花器被茶人視為珍品,在「唐物」與「和物」之間形成中間類型,適合書院風與武家茶風。
他不只是移植技術,還促進日本陶瓷審美與器型多樣化,尤其在仿古青花與茶道器領域。
時至今日,元贇燒仍為茶道高級器物之一。被日本與中國陶瓷史家視為中日工藝融合的典型案例。
他的存世作品多為碗、壺、瓶等,拍賣與博物館收藏中標為「陳元贇作」的,多屬高價珍品。
 
上下圖:沐春堂拍品
 
沐春堂拍品直口豐肩、雙螭龍耳上挽,通體灰白釉微開片,形制挺拔莊雅。高身筒形瓶,肩部收束,頸部較短,腹部修長。頸部兩側有對稱的雙耳,耳形帶有夔龍式或獸首衔环式變體感覺,但實際上是空耳,不見環。釉色泛青灰,有輕微的橘皮紋與細開片,為低溫或中溫還原燒成後的自然現象。瓶身正面施藍彩(青花)繪製兩組垂直相連的團壽紋,外圍卷草紋托起。青花發色偏灰藍,含鐵量較高。
沐春堂拍品
 
胎土與釉相偏灰白、微橘皮感與點狀氣泡,常見於尾張瀨戶土系;元赟燒即以瀨戶陶土仿越南安南青花而聞名。足部外撇,底足較小,重心穩定。
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民藝館中藏有與本器相似比例的雙耳瓶,多為茶道流傳品,配有木箱。
而拍品外箱墨書渡邊藏,為渡邊元先生所創立之渡邊美術館舊藏。
渡邊元(1911-2017),日本鳥取縣醫師。曾赴臺北帝國大學,被臺灣佛像的美所震撼,後來走上了收集美術品的道路。經歷60年的收藏後於昭和43年,1978年開設渡邊美術館、並以以盔甲為中心、約3萬件種類繁多的古董美術品。
日本學者小松原濤的《陳元贇の研究》是最系統的專著,明確界定其生平、技法與作品特徵。
在拍賣市場上,「陳元贇」與「元贇燒」標記的器物因稀少、具跨文化意義而屢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