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梅隆藍」鑽石在佳士得拍賣行以2,550萬美元成交 價格下跌22% Christie’s Sells Rare ‘Mellon Blue’ Diamond for $25.5 Million as Prices Slip 22%
藝術收藏家雷切爾·蘭伯特·“邦妮”·梅隆的藍色鑽石吊墜,被稱為“梅隆藍鑽 Mellon Blue”,週二在日內瓦四季酒店舉行的佳士得瑰麗珠寶拍賣會上以 2550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這顆明亮式切工的寶石經專家鑑定為內部無瑕,上一次公開亮相是在2014年,當時邦妮‧梅隆以103歲高齡離世後,於紐約拍賣會上以逾3,200萬美元(約2.48億港元)成交。
歐洲最大網上鑽石珠寶商77 Diamonds的董事總經理科麥德(Tobias Kormind)發表聲明說,他原本預期會拍出更高價,但因地緣政治緊張,加上中國經濟疲弱讓許多買家裹足不前,拍賣現場氣氛謹慎。
科麥德指出:「這樣的觀望態度是否會出現在日內瓦其他拍賣會,有待觀察。」
這顆鑽石鑲嵌在蛇形戒指上,曾屬於瑞秋.藍柏特.麥隆(Rachel Lambert Mellon),她更廣為人知的稱呼是邦妮.麥隆,是美國著名園藝家、慈善家與藝術收藏家。
這顆鑽石今天的成交價比11年前的售價低了22%。如果考慮通膨因素,它的價值下跌了近60%。
這顆重9.51克拉、內部無瑕的梨形艷彩藍鑽,佳士得拍賣行先前估價為2000萬至3000萬美元。它上次拍賣是在2014年,當時是蘇富比拍賣行梅隆家族藏品拍賣會的一部分,成交價為3260萬美元,是其最高估價1500萬美元的兩倍多。 (以通貨膨脹率調整後,3,260萬美元相當於2025年的約4,470萬美元。)當時這枚吊墜被一位「未知的香港收藏家」購得,創下了藍鑽的世界拍賣紀錄以及鑽石每克拉價格的世界紀錄。
奧本海默藍鑽重達14.62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豔彩藍鑽,在拍賣會刷賣出16億台幣的天價
不過,2016年,佳士得拍賣行以5,75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了14.62克拉的奧本海默藍鑽。 2022年,蘇富比拍賣行以5,75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了15.10克拉的戴比爾斯庫里南藍鑽。
「戴比爾斯庫利南 浩宇之藍」(The De Beers Cullinan Blue)藍鑽
梅隆於2014年去世,享年103歲,她是李施德林漱口水的繼承人;她的第二任丈夫保羅·梅隆則是梅隆銀行和石油帝國的繼承人。在2014年蘇富比拍賣行舉辦的梅隆藝術收藏品拍賣會上,兩幅羅斯科的畫作——創作於1955年的《無題(黃、橙、黃、淺橙)》和創作於1970年的《無題》——以總價7600萬美元成交。
九月份《 帕克 Puck》雜誌 的「牆的力量Wall Power」通訊中簡要介紹了這種鑽石的稀有程度:「藍鑽極為罕見,僅佔所有鑽石的不到0.1%。而其中 能被歸類為艷彩藍鑽的更是不到1%。」
近年來,鑽石和高端藝術品的銷售價格急劇下降。佳士得今年和去年前六個月的拍賣收入為 21 億美元,低於 2022 年同期的 41 億美元。鑽石行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波動促使潛在賣家觀望投資,以及實驗室製造鑽石日益受歡迎,削弱了天然寶石市場。實驗室製造鑽石,也稱為合成鑽石,其化學成分與天然鑽石幾乎相同。同行。它們幾乎可以生長成任何尺寸或顏色,售價僅為天然寶石的二十分之一。在線婚禮策劃平台 Knot 去年對美國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訂婚戒指以實驗室培育的鑽石作為主石,這一比例高於 2019 年的 12%。 “由於合成鑽石的快速發展,人們現在有很多選擇,”香港大學教授朱志勤說,研究合成鑽石。 “他們可以決定自己想要哪種。” 不過,對於最高端的消費者來說,稀有的藍鑽顯然仍然具有巨大的價值,即使不是它們曾經達到的創紀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