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中國私人美術館陷入危機? 它們還有未來嗎? Crisis Looms Over China’s Private Museums — What Lies Ahead?
2025-08-05
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資料圖片
 
香港南華早發出一則獨家報導指出,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和深圳木星藝術中心這樣的私人藝術博物館,正遭遇關閉和經費削減的困擾。報導引用消息來源表示,總部位於北京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面臨財務壓力。內部人士表示,這家成立僅18年的先鋒機構從1月到6月一直拖欠員工工資,而其將於2021年開業的上海分館的計劃也尚不明朗。
深圳木星藝術博物館6月宣布關閉。幾天后,青島TAG藝術博物館也宣布關閉。香港上市公司新奧能源控股公司旗下的廊坊新奧藝術博物館,也已停業數月。  
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華盛頓郵報》,中國當前的危機是由於企業支持者收緊預算、消費者減少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以及成本上升所造成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UCCA) 由已故比利時收藏家蓋伊·尤倫斯和米莉亞姆·尤倫斯夫婦於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創立,是中國大陸歷史最悠久的非營利當代藝術中心之一。在田霏宇的長期領導下,UCCA憑藉其對當代藝術潮流的雄心勃勃且及時的回應,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這家由私人投資者支持的非營利基金會積極擴大其影響力,新開設了三個分支機構:2018 年在北戴河,2021 年在上海,2024 年在宜興。
幾位不願透露姓名的 UCCA 工作人員證實,大多數 UCCA 員工在 1 月至 6 月期間沒有收到全額工資,自 6 月與沙烏地阿拉伯文化部聯合舉辦的展覽結束後,上海 UCCA Edge 就沒有任何活動。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北京798藝術區的UCCA大樓的房東是一家國有企業,這房東對租金支付愈發嚴格,不再給予寬限期。在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國際運費飆升、門票銷售下滑的背景下,這加劇了UCCA的困境。據內部人士透露,UCCA也難以向國際合作夥伴索取展覽款項。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承認「對中國各地的博物館來說,這是艱難的一年」。 雖然他拒絕評論具體細節,但他指出,「隨著消費經濟繼續以比以前更慢的速度增長,個人遊客、支持者和贊助商在資源使用上比過去更加謹慎」。他補充說,博物館「正在積極尋求長期解決方案,以便我們能夠長期持續地資助我們一流的項目」。
 
木星藝術博物館 資料圖片
 
木星藝術博物館館長呂紅榮坦言,經營這座「變相的房地產計畫」的博物館面臨許多困難。
博物館位於深圳福田保稅區內,毗鄰香港邊境,最初佔地 10,000 平方米(108,000 平方英尺),擁有 6 個大型展廳,由深圳誠聯物流和騰邦控股提供支援。2014年,騰邦旅遊(當時是一家在深圳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旅行社)贏得了開發互聯網金融中心的權利,這是深圳吸引高科技產業和金融公司進入自由貿易區的更廣泛舉措的一部分。騰邦國際於2019年從誠聯物流手中收購了美術館大樓51%的股份,並將其改建為博物館標準的展廳。
根據協議,騰邦將以營運博物館的公共補貼來償還成聯物流的收購成本。 自199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鼓勵私部門增加全國博物館數量以來,在房地產項目中增設私人博物館或其他非營利文化機構一直是開發商利用政府補貼、獲得廉價土地或獲得開發權的常用方式。
這一趨勢,加上中國日益增多的富有藝術收藏家推廣其藏品的願望,導致私人博物館數量在2010年代激增。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 2016年至2020年間,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座新博物館開幕。
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2023年,香港法院下令騰邦清盤,該公司隨後從香港證券交易所摘牌。深圳誠聯物流仍在追討其所欠的6,000萬元人民幣(約840萬美元)的博物館建設款項。 2021年,博物館的股東資金停止,博物館的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 這場財務糾紛甚至在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個展布展期間發生了肢體衝突,導致展覽開幕時間被推遲,美術館也於6月25日關閉。
 
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個展是朱庇特藝術博物館的閉幕展。圖片:Instagram/jupitermuseumofart_
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個展是木星藝術博物館的閉幕展。圖片:Instagram/jupitermuseumofart_
 
2021 年在中國北部的青島,一座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建築師讓·努維爾設計的龐大而雄心勃勃的TAG 藝術博物館開放。這也是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一部分,透過舉辦安東尼·葛姆雷、丁乙和大衛·霍克尼等國際知名藝術家的展覽而嶄露頭角。這是孟憲偉的創意,他是靠戶外廣告致富的企業家。他與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QCCIG)合作,打造了一個名為「藝術家花園」的商住聯合體,而這座博物館旨在提升其吸引力。此外,也計劃在旁邊建造北京中央美術學院(CAFA)的分校。然而,中國教育部於2021年發布了新的指導意見,禁止大學在省外設立校區。因此,中央美術學院青島分校的建設工作在2022年主體結構完工後就陷入停滯。 2024年11月,青島報紙報導稱,青島城投集團正尋求以8,73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其在藝術家花園背後的公司35%的股份。
 
TAG藝術博物館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建築師尚努維爾設計,於2021年開幕。圖片來源:TAG 
TAG藝術博物館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建築師尚努維爾設計,於2021年開幕。圖片來源:TAG
 
南華早報訪問前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尤洋表示,中國許多當代藝術博物館面臨根深蒂固的挑戰。他指出,有些博物館缺乏基本的募款技巧和預算管理。有些博物館只不過是行銷平台,引進一些轟動性的展覽,卻沒有投資本土策展或研究,讓這些展覽對觀眾產生深遠的影響。
北京紅磚美術館館長王文宇說,年初,美術館連薪水都發不出去,主要是因為寒冷的月份遊客數量急劇下降。遊客數量的季節性波動會對現金流產生重大的影響,凸顯了中國當代藝術博物館勉強維持生計的財務模式,這些博物館大多為私營,沒有國家資助。 
儘管面臨這些挑戰,私人當代藝術博物館仍在全國各地不斷湧現。最新消息是,廊坊市政府已出手緊急撥款,以維持恩諾藝術博物館的開放,恩諾藝術博物館館長張子康說。那些見證了該行業興衰的人警告說,問題的根源在於政府不願意為不符合共產黨所認可的藝術形式範圍的藝術提供支持。 
尤洋表示,中國政府希望博物館和展覽能產生一定的社會價值,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國家對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直接資助仍然很少的原因。 財務壓力將迫使策展人更加認真地思考什麼與當今日益成熟的觀眾相關。 “你不能簡單地告訴觀眾,’我們為一位西方大師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演出——只要來,買票,文化體驗就完成了。’”尤洋說,“事情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