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發現《卡諾普斯法令》的完整碑刻 Ptolemaic-Era Canopus Decree Unearthed in Its Entirety for the First Time
埃及考古學家發現了罕見且完整卡諾普斯敕令象形文字版本,這是150多年來首例此類敕令。圖片來源:埃及旅遊與古物部
隸屬於最高文物委員會的埃及考古團在沙爾卡省侯賽尼耶市的泰勒法朗發現了一塊石碑,這是新發現的著名的《卡諾普斯法令》的完整副本。
這是 150 多年來同類發現中最重大的發現,因為自那時以來還沒有發現新的完整版本的法令。
卡諾普斯敕令是一份用三種文字書寫的銘文,可追溯到古埃及托勒密時期。它以三種書寫系統書寫: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通用希臘文,刻在幾塊古埃及紀念碑或石碑上。這份銘文記錄了托勒密三世第九年阿佩萊奧斯月 7 日(Mac.)= 泰比月 17 日(Eg.)= 公元前 238 年 3 月 7 日星期四在埃及卡諾普斯舉行的一次大型祭司集會。他們的敕令向法老托勒密三世Euergetes、王后貝勒尼基和他的妻子以及貝勒尼基公主致敬。
1866年,卡爾·理查德·萊普修斯在塔尼斯發現了該法令的第一個副本(該副本最初被稱為“Şân石碑”)。 1881年,加斯通·馬斯佩羅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的科姆·艾爾·希森發現了另一個副本。後來,又發現了一些其他殘缺的副本。
2004 年 3 月,德國和埃及「泰勒巴斯塔計畫」考古學家在布巴斯提斯進行挖掘時,又發現了另一份保存不錯的法令副本。
這次在埃及侯賽尼耶市附近出土的更完整的副本。
先前發現的《老人星敕令》三種語言版本之一,現藏於埃及開羅埃及博物館。圖片來源:公共領域
這是「羅塞塔石碑系列」(又稱托勒密法令)中第二早的三語碑文。卡諾普斯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數量比羅塞塔石碑更多,因此在解讀這些文字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銘文涉及軍事戰役、飢荒救濟、埃及宗教以及托勒密王朝時期的政府組織等主題。它提到了國王對寺廟的捐贈、他對在馬其頓-埃及世界獲得巨大成功的阿匹斯和姆尼維斯教派的支持,以及歸還被坎比西斯帶走的神像。
它讚揚了國王成功平息了埃及土著的叛亂,這些行動被稱為「維持和平」。在洪水較少的年份,政府免除了稅收並從國外進口了糧食。它開創了每年 365¼ 天的太陽曆(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曆法)。它宣稱已故公主貝勒尼基為女神,並為她建立了祭祀儀式,有男女參加,還有儀式和特製的“麵包”。最後,它命令將法令用象形文字和希臘文刻在石頭或青銅上,並在寺廟中公開展示。
卡諾普斯敕令證實了古城赫拉克利翁的存在,該城現已被淹沒,最近才被發掘。該敕令的希臘文版本記載,在托勒密一世國王統治時期,曾在赫拉克利翁城舉行過一次祭司會議。
旅遊和文物部長謝里夫·法蒂先生強調,這項發現彰顯了沙爾基亞省的考古重要性,該省至今仍擁有令世人驚嘆的寶藏。他進一步強調,該部將全力支持埃及所有考古任務,確保為更多傑出發現提供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