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姆特的《伊麗莎白·萊德肖像》將成這拍賣季的最高成交價拍品 Klimt’s Portrait of Elisabeth Lederer Expected to Lead Auction Season with Record Price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伊麗莎白·萊德勒的肖像(局部),(1914-16)。新畫廊提供。
大收藏家倫納德·勞德於今年 6 月去世,享年 92 歲。除了他最著名的立體派藝術收藏外,他還收藏了 20 世紀早期的德國和奧地利藝術品,並將其捐贈給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在他收藏的一幅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的畫作《伊麗莎白·萊德肖像》 (1914 年),價值超過 1 億美元,可望將成為即將到來的拍賣季的成交最高價。
Gustav Klimt 的《Portrait of Elisabeth Lederer》作於 1914–1916 年之間完成,是油畫作品,畫布大小約為 160 x 110 公分(或有說 180 × 126 公分的版本)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1914-16 年)。新畫廊提供。
肖像對象Elisabeth Lederer,也稱作 Elisabeth Bachofen‐Echt,是奧地利維也納富裕藝術贊助家 Lederer 家族August Lederer 與 Serena Lederer 的女兒。家族在藝術界尤其是 Klimt 的作品中有重要地位,是他的主要贊助者之一。
畫中 Elisabeth 站姿端正,自信且優雅,衣著與披風之紋飾(例如龍與浪等圖案)暗示帝王式的象徵性披風(emperor’s cloak),這在 Klimt 的作品中很罕見。Klimt 為這幅畫做了大量打稿與構思變動,進行多次構圖調整,是他晚期肖像畫創作中典型的「慢工出細活」式作法。
Lederer 家族在二戰之前是維也納最有影響力的藝術與上流社會圈子之一,但納粹時期家族與其收藏遭受迫害與掠奪。Elisabeth Lederer 的人生後來深受悲劇影響:父親去世(1936 年)、奧地利被納粹占領(Anschluss,1938 年)、家族收藏遭掠奪、家人流亡,Elisabeth 留在維也納面臨危險,她曾謠傳 Klimt 是她的父親以此求取某些庇護,而她的母親曾簽署文件以協助她。這些故事雖然令人動容,但一般學者認為其中某些成分為後來為了自保的傳說性說法。
這幅作品曾於加拿大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借展,與 Klimt 的其他作品如 Hope I(1903)和 Forest Slope in Unterach on the Attersee(1917)一起展出。
在 2016 年的展覽 “Klimt and the Women of Vienna’s Golden Age, 1900-1918” 中也包含了這幅畫作。可見性與藝術史重視程度
儘管它比不上像 “Adele Bloch-Bauer I” 那種在知名度上極高的作品,這幅畫因為對 Lederer 家族歷史、納粹時期的迫害以及光影、紋飾中豐富的象徵性表現,藝術史界與博物館界對它的興趣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