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博物館的「神聖埃及」特展 開展一周 轟動全球 The Met’s “Divine Egypt” Exhibition Stuns the World After Just One Week
埃及的「三位一體神祇」雕像,代表奧賽里斯、伊希斯與荷魯斯(Osiris, Isis, Horus)的神祇合像。來自法國羅浮宮的《Karnak 神聖三位一體》 圖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圖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神聖埃及」是該博物館十多年來首次舉辦的埃及藝術大型展覽,將探索古埃及的神像不僅僅是寺廟、神社和墳墓中的精神描繪,而且是賦予神靈生命進行日常崇拜的工具,為古埃及人提供了人界和神界之間的重要聯繫。展覽於 10 月 12 日開幕,匯集 200 多件精美的藝術作品,探討與古埃及複雜且不斷擴大的神靈群中最重要神靈相關的圖像。
西元前332-30年 彩陶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愛德華·S·哈克尼斯捐贈,1926年購得(26.7.860)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超過 3,000 年的時間裡,埃及人的信仰體系發展到包括 1,500多個神靈,它們的形式和特徵有許多重疊“神聖埃及”將展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作品,從巨大的雕像到精緻的小雕像,均採用閃耀的金銀和亮藍色彩陶製成,描繪了25位古埃及的主要神祇,包括雄偉的鷹頭神荷魯斯、潛在危險的獅頭神薩赫特、偉大的創神拉和寧靜的奧西里斯和寧靜的奧西里斯。展覽將揭示人物的穿著、姿勢或攜帶的符號等微妙的視覺線索如何幫助人們識別他們及其角色。
展覽將展出從未一起展出過的精美古埃及藝術品,其中許多是從波士頓美術館、巴黎羅浮宮和哥本哈根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等機構借來的。此外,還有超過 140 件來自大都會博物館標誌性埃及藝術收藏的作品。亮點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引人注目的黃金和青金石(人們認為這些是構成神靈身體的物質)胸飾,以及精細的金屬和木雕。一尊純金的阿蒙神鵰像將裝飾一艘神聖的三桅帆船,這種船載著寺廟的主要神靈,節日期間會在街上遊行,以便人們可以直接與神交流。展覽的每個部分都將提供一個身臨其境的機會來探討古埃及國王和人民認識和與神互動的方式。
母牛女神頭像,新王國時期,可能為拉美西斯時期,約西元前1295-1070年。圖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古埃及諸神的描繪方式與當代宗教中的神靈截然不同,因此對現代觀眾來說極具吸引力,」萊拉·艾奇遜·華萊士埃及藝術策展人戴安娜·克雷格·帕奇說道。 「古埃及諸神的身份乍一看似乎很容易辨認,但外表往往具有欺騙性,因為一種形象可能被許多神靈所共有。在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神靈、屬性、角色和神話從未被廢棄,但當時的埃及人卻毫不費力地理解並接受了由此產生的多樣性。透過數百件精美的展品,但當時的埃及人卻毫不費力地理解並接受了由此產生的多樣性。透過數百件精美的展品,但當時的埃及人卻毫不費力地理解並接受了由此產生的多樣性。通過數百件精美的展品,「神聖埃及」將帶領參觀者了解這些神靈的複雜性,並幫助他們解讀那些使天界居民能夠被古埃及人理解的形象。
哈索爾女神、門卡拉國王和神化的野兔諾姆,約西元前2490-2472年。圖片版權:波士頓美術館
約西元前3300年,神明Min雕像,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藏。由弗林德斯·皮特里和H·馬丁·肯納德於1894年捐贈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有些神祇會巧妙地運用相同的形象,導致一種形象可以被眾多神祇共享;而另一些神祇的角色則會在古埃及漫長的歷史中不斷擴展或變化,一位神祇會呈現出多種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格局的演變造就了擁有眾多角色的神祇,而每種形象通常都有不同的表徵。例如,哈索爾可以化身為母牛、頭戴角狀頭飾守護太陽圓盤的女性,或人頭蛇身;而有些神祇則在數千年中始終保持一致的形象,例如普塔,他幾乎總是木乃伊形態,並戴著帽子。
象徵太陽神的動物雕像,晚期至托勒密時期,西元前664-30年。圖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刻有「巴斯特」字樣的貓木乃伊盒,晚期托勒密時期,西元前664-30年。圖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神聖的埃及展覽也將探討兩類社會階層與神靈的不同互動方式:法老和大祭司可以透過日常的寺廟儀式接觸神靈,而非王室的埃及人則不得進入大寺廟的內殿,神靈們正是在那裡降臨人間並棲息於他們的雕像之中。透過私人供奉的物品,包括向寺廟中的供桌和神龕捐贈,以及在家中和村莊中發現的神像,埃及人民每天都能得到神靈的支持。
阿努比斯雕像,約西元前1390-1352年。圖片版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犬首神像,可能為阿努比斯,在托勒密時期,西元前332-30年。圖片©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覽的最後將展出與進入來世(這是埃及各階層人民共同的現實)有關的文物,其中描繪了共同守護每個人從今生到來世的諸神:冥界主神奧西里斯,由他的姐妹伊西斯和奈芙蒂斯供奉,以及負責監督屍體防腐過程的犬頭神阿努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