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与展览
弘一法师殿堂之作《格言四屏》书法估价2000万 将在台北帝图拍卖 Legendary Monk Hong Yi’s Iconic Work “Four Maxims” Heads to Auction with Multimillion Estimate
2025-06-19
 文化漫谈|李叔同与西泠印社往事:将印学宝藏存於山水之中
弘一法师 李叔同像
 
「帝图艺术拍卖会」将於2025年6月28至6月29日於台北国泰金融会议厅举办春季拍卖会。
其中LOT 3038 弘一法师 行书《格言联璧》四屏,立轴 水墨 纸本,51×14.5公分×4,可谓殿堂之作。预估价新台币1,200万至2,000万元。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一位兼具艺术修养与佛法修行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从风华绝代的才子转化为清净无为的高僧,其书法作品便是这段生命旅程的沉淀与凝结。他的艺术与佛法修行交相辉映,正如其所言:「见我字,如见佛法」,不仅是笔墨的呈现,更是生命智慧的明灯,融书法与哲理为一体,成就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
此作文字精警,书法亦臻於圆融之境,端严古朴,珍如瑰宝,实为弘一法师典型书法的极致代表。而此四屏乃弘一法师赠与最珍视的弟子刘质平之作,历经五十一次权威出版着录,属博物馆顶级的传世法书珍品。
 
 
▲LOT 3038 弘一法师 行书《格言联璧》四屏,立轴 水墨 纸本,51×14.5公分×4,预估价新台币1,200万至2,000万。弘一法师弟子刘质平递藏。出版着录(共51次):
 
 
 
李叔同与刘质平的师徒之谊,在近代文化圈中传为佳话。两人为自民国初年结识的忘年交。1911年,刘质平入读浙江第一师范时,成为李叔同学生,并受到赏识,後经其资助赴日留学。及至李叔同出家为僧,法名弘一,其生活俭约,清贫自持,终生不接受布施,唯独对刘质平例外。刘质平虽家中时有困窘,然对恩师的供养亦从未间断,两人书信往来频密,交情亲如骨肉,至晚年法师更曾亲写〈遗嘱〉、〈遗书〉予刘质平,证见对刘氏深刻看重。正如刘质平言:「先师与余,名虽师生,情深父子。」弘一法师逐年交赠书法翰墨与刘质平,刘氏妥善珍藏且毕生守护,精品保存至今。据刘质平述,弘一作书时:「先师所写字幅,每幅行数,每行安数,由余预先编排。布局特别留意,上下左右,留空甚多。师常对余言:字之工拙,占十分之四:而布局却占十分之六。写时闭门,除余外,不许他人在旁,恐乱神也。」弘一对於书作和刘质平的重视,由此件《格言四屏》可为证之。
 
弘一以柔毫行笔,起收笔乾净俐落,笔锋隐藏不露,笔意圆融内敛,线条圆净清劲,结体疏朗庄严,融合了魏碑的沉稳和楷书的平正,柔中具韧性,整体氛围宁静而充满禅意,为「弘一体」之代表。其书不求奇巧、拒绚求真,笔笔中锋,字字安住,极尽书法之清和之境,带有含蓄之美,自然妙好。弘一自言:「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此四屏,正是这种「冲和」书风的极致体现。文字内容节选自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的存养、接物、持躬、悖凶四类,内容依序聚焦於制怒、克欲、慎言、立志,可谓人生「涤荡心灵的修行箴言」浓缩表达,层层递进,构筑一套完整的修身哲学,清晰呈现法师对世道人心之体悟,见其佛儒融合之思想深度,堪称近代文人书法的至高境界。全幅之书气韵天成,平淡中见澄澈,恬静中见力量。「无等」、「安住」、「入玄」、「如眼」四款识语,对应四屏格言内容,既为自我修省的精神寄托,也为观者提供了禅修省思的入口。钤印「辟」则贯穿四屏,象徵「破除烦恼、摒弃执着」,与书意相互呼应,构成一体之法相。
 
《格言联璧》与弘一法师因缘殊胜,受弘一恒学时习、毕生重视,视之为修行准绳。他曾说:「童年恒览是书,三十以後,稍知修养,亦奉之为圭臬」,出家後的晚年亦时阅该书「如饮甘露,深沁心脾,百读不厌也。」更将其精心编修辑为《格言别录》,足见对此书教化力量的高度敬重。在与爱徒刘质平的书信中,亦时有提醒。值得一书的是,此四屏保留了原装裱模样,民国时期经典的双色装裱形制,以素雅的天青色绫料为天地,米白色绢料为上下隔水与边,色调清雅,层次分明,细米色绢料惊燕贴饰其上,既不喧宾夺主,又为整体增添了一丝灵动贵气,可见装裱者的匠心独运。这种装裱方式保留了清代宫廷裱工的精致,又融入了民国文人崇尚的简约美学,堪称中国书画装裱史上的黄金典范。书法、内容、装裱三者相得益彰,构成一件完整的艺术珍品,其文化价值与收藏价值不言可喻。如此考究的装裱,保护了书法本体,更与弘一法师冲和脱俗的书风形成完美呼应。当观者远望,四屏悬挂,青白相间的裱工如山水画中的远岫浮云,衬托得墨字越发精神抖擞;近观亦令整体视觉效果丰富而不失庄重。
 
弘一法师书作片纸如拱璧,如此四屏珍贵难得,相较常见其出家後抄录佛经语句的作品,此作选材自法师重视的格言,尤显其一生的文化涵养与修行深度,圆融的佛儒智慧。本件《格言四屏》,兼具书法艺术、人生精义与珍稀性三大价值,又为刘质平旧藏,来源清晰,流传有绪,堪称弘一书法的经典之作。这不仅是一件书法作品,更是一位高僧遗世而传的心灵宝藏。「艺术即修行,收藏即供养」。对藏家而言,收藏此作不仅是对一件艺术珍品的珍藏,更是一种对生命智慧的承载。悬挂於室,时时观之,如对一位慈悲智者从容论道,日日得闻法音,顿觉尘心渐清,心境渐远,智慧圆融。弘一书作於拍卖市场屡创高价,足见市场热度与文化认同。
 
 ▲LOT 3034 李方膺《借园墨梅图长卷(袁枚、金农、郑板桥题跋)》,手卷 水墨 纸本,48×410公分,预估价新台币1,200万至2,000万。
 
台北帝图艺术拍卖会2025春季拍卖会亮点拍品还有LOT 3034 李方膺《借园墨梅图长卷(袁枚、金农、郑板桥题跋)》,手卷 水墨 纸本,48×410公分,预估价新台币1,200万至2,000万元。410公分的宣纸徐徐展开,48公分的天地间,数株墨梅如苍龙破云、高士临风――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灵魂绝唱,一场因滂沱大雨而未竟,却因笔墨而永恒的「借园雅集」。长达四米有余的卷幅,集李方膺梅画题识,袁枚、金农、郑板桥三家题跋,蕴藏文士知己间最深挚的情谊,构成清代文人艺术之立体交响。
李方膺(1695―1755 年),字虯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工诗文书画。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等地县令,为官清廉,嶙峋傲骨,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落墨雄肆浑厚,沉着痛快,用笔脱略恣纵,以气势胜。善画梅、兰、竹、菊,尤以画梅着称,其梅花画作以瘦硬见长,老干新枝,纵横豪放、墨气淋漓,不拘绳墨,如其题画诗所云「不逢摧折不离奇」。李方膺时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为「扬州八怪」之一,并与同为八怪的郑板桥和金农交往甚笃,郑板桥对其画艺评价极高,盛称其画梅「为天下先」。乾隆二十年(1755)立夏後六日,李方膺於借园邀挚友袁枚(子才)、金农(寿门)共赏满园翠色、静听鸟鸣高低。然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宾客未至。李方膺遂即席请友人鲁竹村、何蒙泉度曲清唱,郝香山研墨铺纸,亲自提笔,乘兴挥毫画下《借园墨梅图》长卷,一气呵成。构图简练疏朗,笔墨奔放潇洒,梅干如蛟龙盘错,花苞似寒玉凝霜。画家从千万横斜花枝中,独取赏心数枝,笔下梅干豪气纵横,梅花点圈潇洒出神,欹侧蟠曲之势,写尽幽姿孤韵,气韵高雅清峻,宛若天成,却超越自然之美,成就梅花艺术典范,神韵俱足,墨色浓淡有致,令人回味无穷。
 
▲重要权威出版(左);宝宋室重要监藏印(右)。监藏印:林朗庵考藏书画印(朱,日人山内敬斋刻)、朗庵秘玩(白)、朗庵所得精品(朱)、朗盦鉴赏(白,日人益田香远刻),尊山谷室主人平生至爱之物(朱,日人山内敬斋刻)。尊山谷室为林熊光斋馆名,日本首相犬养毅曾有言:「此卷( 黄庭坚真迹《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幸归於吾林朗盦之尊山谷室,予屡得展玩之。」由监藏印可推知,此卷系朗庵先生得自日本。
 
「客来一乐,客不来又一乐」,李方膺於题识中豁达道出艺术与人生的真味――天地本有乐境,只在有心人寻与不寻。而这场「未竟的雅集」,反成就了艺术史上一次「不遇之遇」的传奇美事。长卷涵盖:李方膺写梅,老辣纵横,满卷奇气之「画魂」。袁枚题诗诙谐精妙,与梅花对话,堪称双绝之「诗魄」。金农以「漆书」题跋沉厚古拙,哲思深邃之「书韵」。更有李方膺逝後五年,郑板桥於通州重观此卷,两度题跋致敬,完成扬州画派最动人的隔空对话之「遗珍」。此长卷为目前可知李方膺存世最大尺幅墨梅画卷,加以其挚友至交袁枚、金农题跋完整,并经郑板桥二次题跋赋诗,可谓扬州八怪核心成员合作「诗书画三绝」长卷,清代文人画之巅峰代表,千古绝唱,万世不朽。
 
李方膺一生最爱梅花,画梅花直至生命尽头。此卷历经烽火,近代东渡日本,幸得着名收藏家、「宝宋室」主人林朗庵(1884-1970)慧眼监藏。林氏为日本重要中国书画收藏家,其「宝宋室」以藏宋元书画珍品闻名,此卷入其箧中,足见其艺术地位之重。经其家族秘藏近一世纪,保存完好,墨色清润如新,尤为难得。在出版着录上,於1928 年北京晨报《星期画报》公开刊载,1936年日本兴文社《南画大成》首度海外出版,1962 年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编入艺术史座标,迄今已有25 项权威记载,实为中国清代文人画坛不世之珍。

【帝图艺术2025春季拍卖会】 
拍卖时间 / 地点
2025 / 06 / 29 (日)
11:00-12:30 【古董珍玩】
12:30-14:00 【现代与当代艺术】
14:00 【近现代及古代书画】  

预展时间 / 地点
2025 / 06 / 28 (六) 10:00-18:00
2025/ 06 / 29 (日) 10:00-11:00  
国泰金融会议厅(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