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與展覽
邦瀚斯鎏金佛專拍前三名 台灣藏家1.8億包辦其中兩尊(By S.T.)
2024-06-12
藏中約17世紀〈銀局部鎏金及銅鎏金尊勝佛母像〉局部,高17.2公分,估價60萬至80萬歐元。
 
藏中 約十七世紀 銀局部鎏金及銅鎏金尊勝佛母像,17.2 公分高。估價:600,000-800,000 歐元。成交價3,920,400歐元
 
不景氣的市場中,在佛像拍賣獲得”重生"。成交價最高三件佛像中有兩件得主是台灣買家!
 
 
邦瀚斯「耀采凝輝:JULES SPEELMAN 珍藏六十載」專場拍賣在台北時間六月十二日晚間於巴黎登場,交易大放異彩。一尊十四世紀 尼泊爾銅鎏金金剛總持像以歐元4,162,400成交(約新台幣一億四千四百萬元)成交。一尊17世紀銀局部鎏金及銅鎏金尊勝佛母像以歐元3,920,400(約新台幣一億三千六百萬元)成交,這是全場成交總值最高的兩件拍品。
 
「耀采凝輝:JULES SPEELMAN 珍藏六十載」專場,有11 至 18 世紀西藏、尼泊爾與中原佛教銅像及器物精品共 28 件,悉數來自SPEELMAN 之一甲子私人典藏。國際買家激烈競爭,其中台灣買家出手強勁,目前已知至少兩件精品都是台灣買家得手。
封面拍品17世紀銀局部鎏金及銅鎏金尊勝佛母像在全球巡迴展時出盡鋒頭,各方高度關注。
藏中 約十七世紀 銀局部鎏金及銅鎏金尊勝佛母像,17.2 公分高。估價:600,...
 
此尊約十七世紀造像,出自西藏中部,呈現尊勝佛母以優美的三面八臂之形象。她中央面龐的雙眼向下凝視,迎接信徒的目光;右臉寧靜安詳,同樣慈目低垂;左臉忿怒而有力,獠牙外露,怒目圓睜。在藏傳佛教修行中,人們祈求尊勝佛母以獲得長壽、淨化、累積福報資糧。此像依其傳統圖像學形象,右側主臂當胸持十字金剛杵,右上臂手持無量光佛像,向下一手持箭,一手施與願印,至左側則見中臂持弓,左上臂施無畏印;靠近胸前的左側主臂原應緊握神聖繩索,放置腿部的手掌則應向上托持甘露寶瓶。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一尊約十七世紀之尊勝佛母造像極為相似。
這尊佛像最後為台灣收藏家以電話競標成功。
 
14世紀尼泊爾馬拉王朝早期〈銅鎏金金剛總持像〉,高42.5公分,估價60萬至80萬歐元。
 
尼泊爾 馬拉王朝早期 十四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40 公分高。估價:600,000-800,000歐元  成交價:3,920,400歐元
 
整場最高成交價的十四世紀 銅鎏金金剛總持像,由其碩大的體量推斷,此像可能曾供奉於一座小型廟堂。在加德滿都河谷之中,這一類廟堂通常位於寺院庭院的盡頭。此造像寶冠下緣中央見一張齜牙咧嘴的怪獸面具,即「天福之面」。寶冠以繒帶固定,兩端盤結於頭部兩側,如風中飄揚。優雅的臂釧上見一碩大花朵,形制與寶冠中央一致。神祇的頭部微微向其右傾斜,暗示著其身旁曾另有一尊其明妃金剛界自在母造像相伴。
神祇的面部體現尼泊爾造像的特徵。正如經文所描述,其面部年輕俊美,特徵正為少年人,包括環繞其脖頸的幾道細線所表示的「美麗褶皺」。下巴中央見一道淺痕,嘴角微微上揚,蘊含笑意。雙眉為大弧線,流暢舒朗,下方為小巧的杏眼。前額之白毫為一塊長方形的綠松石,烘托神祇之尊貴。
 
 藏中約1430至1450年〈銅鎏金毘魯巴像〉,高14.6公分,估價15萬至20萬歐元。
藏中 約1430至1450年〈銅鎏金毘魯巴像〉,高14.6公分,估價15萬至20萬歐元。成交價:1,258,400歐元
 
台灣買家亦出手買下這尊火熱競標的銅鎏金毘魯巴像。
這尊十五世紀作品是印度佛教一位傑出人物——公元九世紀的佛教大師毘魯巴。他聞名於一種被稱為「道果法」的高效冥想修行法,此法後來由印度班智達迦耶達羅(逝於1103年)引入西藏,並在薩迦派內部演變為核心密續傳承。毘魯巴曾擔任那爛陀寺住持,在放棄了修行數十年未果的《勝樂金剛密續》之後,從金剛無我佛母處獲得以《喜金剛密續》為基礎的「道」。然而毘魯巴後來飲酒啖肉的行為,觸犯寺院眾怒,遂被逐出那爛陀寺,其後便以瑜伽士外相雲遊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