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進行史上首次"戰時國寶撤離"機密演習 先救九萬件國寶 Lessons from Ukraine prompt top Taiwan museum to conduct 'wartime response' exercises (By S.T.)
圖片:國立故宮博物院
曾因戰火歷經三十多年顛沛流離歲月的故宮,直到1965年在台北外雙溪充新對外開放,數十萬件文物毫髮無傷,一件不少。上週,台北故宮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國寶緊急撤離疏散演習。相關人士說,如果台海衝突終不可免,能救一件是一件。此外,台灣四大博物館都奉令正進行戰時撤離疏散計畫。
今年 3 月,由於對俄羅斯襲擊烏克蘭文化首都利沃夫,該市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瘋狂收拾行李並隱藏了數千件珍寶。如今,在 5,000 多英里之外,享譽全球的台北故宮也在為可能的入侵威脅做準備。在五月份,故宮的應急準備成了立委質詢焦主題後,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承諾7月會提出撤離方案。而這起新聞是由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率先在美國透露,不過,並沒有引起台灣人的注意。
目前,台北故宮有70萬件典藏品,如果三軍統帥下令撤退,按故宮的計畫,會先救9萬件高價值、較不佔空間的歷史文物。吳密察面對質詢時,向立法者透露他無法想出一個理想的地點來存放博物館的歷史文物台北故宮將撤退方案列為極機密,拒絕透露撤離地點,也不願說明要用何種方式運送。
台北故宮原本就有針對地震等天災或恐怖攻擊設計的應變方案,這次是首次針對戰爭進行演習。上週的演習中,180名工作人員進行各項模擬演練,包括安全設施遭敵方毀損且物件遭掠奪時,如何向軍警求援。俄烏戰爭,讓台北故宮仔細沙盤推演,無情戰火爆發後,故宮人員如何迅速就定位,誰該做什麼事?
1930年代北京故宮大撤退
1930年代日本侵華前夕,國府將大批文物珍寶從北京南遷至上海與南京。之後十年,許多文物陸續遷至內陸四川,火車、火車、馬車、船隻全派上用場,途中的寺廟與洞穴都曾是藏匿地。直至1947年,日本向同盟國投降兩年後,北京故宮文物才得以在南京重聚。
故宮在抗日期間的流浪情景
故宮撤退到台中霧峰北溝時期
1949年國民黨戰敗撤退台灣時,他們從故宮博物院和其他學術機構帶走了超過60萬件物品——文物、藝術品、書籍、地圖和政府記錄,這些都是台北博物館藏品的支柱。國民黨將這些物品存放在台灣台中市外的一家前糖廠和一個山洞中後,國民黨在台北郊區的一座小山深處挖掘隧道,以妥善保管文物。故宮博物院最終建在山腳下,1965年開館後,開始向公眾展示藏品,並奠定了其在全球的中華文化守護者地位。
中共一直聲稱台灣是自己的領土,儘管從未控製過台灣,但也不排除用武力佔領它。近幾個月來,這個擁有 2400 萬人民的民主國家面臨著來自中國越來越多的軍事動作。根據台灣國防部的數據,6 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 (PLA) 空軍有 29 架飛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 (ADIZ),這是今年以來每日飛機數量第三高的地區。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毛澤東的“四舊”運動摧毀了中國的大部分遺產~舊習俗、文化、習慣和思想。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台北故宮博物館的藏品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中國文化的體現,使中華民國定位為中國文化的守護者。
近幾十年來,故宮博物院將其範圍擴展到中國以外,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並在嘉義縣開設了新的南部分館,展示了亞洲文化的相互聯繫。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對CNN說,它從大陸收集的珍品“讓台灣登上了地圖”。
吳密察表示,「是戰爭讓這些文物到了台灣。我們有責任保護人這類文明的無價珍寶。」
台灣的另外三個機構——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台灣美術館也向 CNN 證實,也在為他們的藏品制定疏散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