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导
佛陀纪念馆推出台湾博物馆史上规模最大的敦煌特展 过年不打烊 丝路光华系列一:敦煌"山洞”是什麽?为何重要?(By S.T.)
2024-02-09
 
莫高窟第45窟,盛唐 图/敦煌研究院
 
 
左一: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右一:佛陀纪念馆馆长如常
 
「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正在高雄佛陀纪念馆盛大展出,农历春节也照常开放。这次展览由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和敦煌研究院精心策划,重现敦煌莫高窟三座石窟及七座藻井。「Arts & Life News艺术与生活新闻网」针对特展推出系列报导,让大家能深刻了解这次特展。
首先来讲讲石窟,所谓石窟讲得粗俗些就是山洞,「窟,穴也。」但是敦煌石窟和龙门石窟指的就是佛教寺院。
一般概念的寺院是在平地或山上用砖石木料建起来的殿堂,而石窟是在山崖间所开凿出来的寺院。
十年策画,一展迷人!佛陀纪念馆3D石窟重现敦煌精采!
 
莫高窟
 
既然是寺院何以舍平地而辛苦地去山崖建造呢?这主要是受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影响,石窟寺是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坐禅修行的场所。随着佛教的兴盛,石窟逐渐由单一石凿的洞窟转变为集建筑、雕塑与壁画为一体的佛教石窟艺术的综合体。佛教石窟艺术从印度向外的扩散与发展,经丝路至巴基斯坦、阿富汗到中亚各地,再传入中国。西元3世纪开始,中国的佛教徒开始开凿石窟寺了。西元5至8世纪是中国石窟发展的最盛期,最晚的可以到达西元16世纪。
 
 
中心柱窟:莫高窟第432窟 图/敦煌研究院
在这次「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可以看到几种类型的石窟:
1.洞窟内立一座中心塔柱的塔庙窟,是提供给僧侣们绕塔作礼拜用的
2.用於讲经说法的佛殿窟
3.供给僧人生活起居和坐禅修行用的僧房窟
4.在佛殿中雕塑了大型佛像,就形成了大像窟。
 
敦煌莫高窟所在的鸣沙山是由第四纪初期的沉积物酒泉砾石层组成的,是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和沙土的混凝物。它的硬度极不一致,一般说来很松脆。石子虽然坚硬,却各个分离,只靠粘力不大的钙质而胶黏固定。因此不适宜在上面雕刻,这种岩层的特殊性质,让莫高窟只能向塑像和壁画方面发展,而其壁画与彩塑艺术的宏富辉煌也造就敦煌莫高窟是「墙壁上的博物馆」。同时壁画与彩塑还有经书也留下当时的社会真实生活纪录。
有人说,敦煌石窟是此生必去胜地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去「朝圣」参观敦煌石窟会对这千年艺术殿堂形成危胁!过去多年来,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但研究已发现人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破坏,因此现在对日常参观人数加以限制。
敦煌研究院从2010年开始,在莫高窟完成了120个洞窟的摄影采集、40个洞窟的图像处理,120个洞窟的全景漫游和20身彩塑的三维重建。而佛陀纪念馆此次与敦煌研究院联手举行的「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参观者可以看到三座石窟及七座藻井,基本上这就是千年的古代艺术与现代数位科技结合的展现。
 
 
敦煌石窟是佛教圣地,而它在现代历史出名是因为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籙(1851年—1931年),他为了保护莫高窟,四处筹钱,进行大规模清扫。他的助手杨果在墙壁上敲打烟杆头时,听到有空洞回音,二人破壁探察,发现着名的「藏经洞」,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
王圆籙一开始还以经卷能够治病为由向附近居民售卖,把经卷烧成灰烬和水让人吞服。之後王道士将经卷低价卖给来探险的老外,显然他对文物价值一无所知。但王道士也曾经将藏经洞的发现上报清廷官府,但没人鸟他,这位道士卖敦煌文献的所得都用在修复残破的莫高窟,并没有用於吃香喝辣,但他背了一个盗卖文物的历史罪名大黑锅 。
根据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所着《西域考古图记》,当时西方人来到中国带走文物的时候,是持有当地官方的许可证,甚至受官兵的保护!
敦煌石窟信奉佛教的和尚不见了,道士却主动守护佛教经书,守护非自己信奉的宗教,有权力的政权却守护来搜刮文物的异国人士。敦煌石窟艺术让人赞叹,也有太多令人唏嘘的历史。
 
 
「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
地点: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本馆二楼第一、第二展览厅
免费对公众开放至2024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