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與展覽
東京中央春拍 日港台藏家名瓷重器明天起登場(By S.T.)
2023-03-16
東京中央2023年春拍將於明日起一連三天(3月17至19日)舉鎚,呈獻四十多個專場,品類橫跨名瓷重器、中國書畫、當代藝術潮玩、瑰麗珠寶、珍稀佳釀等。
 
 
Lot 517
元 楊茂造剔犀如意紋香盒
JPY 3,000,000-5,000,000
HKD 172,470-287,450
H:4.2cm;D:11.5cm
底款:楊茂造
来歴:舊鴻禧美術館舊藏
出版:《物我觀照—鴻禧美術館藏雅趣品錄》湖北省博物館編,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年,3月,P144,No88
 
此件拍品為圓形漆盒,子母口,蓋面平,淺腹,平底。外面髹紅漆,內面髹黑漆。蓋面及腹外壁剔雕卷雲紋,紋飾立體,線條流暢。底部刻有「 楊茂造」 三字。明-黃成《髹飾錄》:「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烏間朱線,或紅間帶朱,或三色更疊。其文皆疏刻劃、線環、重圈、回文、雲鉤之類。純朱者不好,明代剔犀有黑面、朱面兩種,多不屬款識。」
 
一般香盒為兩色相疊,三色已是難得一見,而本拍品截斷面清晰可見紅、黃、綠、黑四種顏色,且用料精當,堆漆圆润肥厚,更難得的是其尺寸比尋常香盒大許多,二者結合極為少見,在同類品當中是絕一無二的佼佼者。
 
本品保存完好,刻工圓潤,漆光瀅滑照人,形制古樸淳厚。細觀其刀口,於斷面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達到富於的裝飾藝術效果。此蓋盒漆色純正,紋飾線條簡練、燦然成紋,流轉自如,十分精彩。
 
楊茂,元代著名雕漆名家,浙江嘉興人,其剔紅最得名,又工戧金、戧銀法。其剔犀器卻稀見無多。此件與故宮博物院藏楊茂所作「花卉紋剔紅渣斗」、「山水人物紋剔紅八方盤 」相比較,皆是刻工精致,圓潤不露刀痕。可知,楊茂不僅是剔紅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極,此盤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實例。
 
 
 
 
 
Lot 522
 
明嘉靖 黃地剔彩江崖福壽雲龍鶴紋盤
JPY 8,000,000-10,000,000
HKD 459,920-574,900
H:5.2cm;D:38cm
底款:大明嘉靖年製
来歴:舊鴻禧美術館舊藏
出版:①《物我觀照—鴻禧美術館藏雅趣品錄》湖北省博物館編,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2009 年3 月,P149,No93 
出版:②《清翫雅集廿周年慶収藏展·器物》清翫雅集,2012 年10 月,P198,No.11 
參閲:《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元明漆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P170,No.128
 
盤圓形,盤內髹黑漆,圈足。盤內壁刻無錦地雲龍紋, 四爪龍原為「五爪」, 但每條龍四足中的三足其中一爪已被刻意削去, 可看出殘留的痕跡,而與身軀相連的一足上仍可見原來的五爪; 盤面上下兩種錦地紋,中心寶珠由壽山福海後方昇起的火焰烘托, 再向上幻化成壽字, 兩旁雙鶴各啣靈芝瑞草,飛翔在桃實累累的樹梢上, 刻有壽桃八只, 寓意延年益壽。開光外紅龍圍繞,髮須飄揚,遊刃有餘。盒底中央刀刻填金「大明嘉靖年製」楷書款。剔彩工藝發展至嘉靖朝已有相當的成就。在器胎上髹不同顏色的彩漆至一定的厚度,工匠根據圖案色彩設計,將不用的色漆剔掉,露出所需要的漆色。此盤開光外為黃地,開光內錦地為綠地,此件拍品為嘉靖時期最高級的含有三種顏色的剔彩漆器,具嘉靖雕漆的獨特風格。此盤亦有兩處出版,無疑是私人收藏中最精美的作例之一。
 
 
Lot 684
北宋 建窯油滴天目盞
JPY 6,000,000-8,000,000
HKD 344,940-459,920
H:4cm;D:9cm
來源:亞洲重要藏家舊藏
參閱:《宋磁之美》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編輯並發行,2016年12月,第102頁,35號。 
 
此盞束口,深弧壁,小圈足,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至近底部圈足。圈足不施釉,修足規整。胎體選料粗礪,器壁厚實,盞內外可見大大小小呈圓形的斑點,似油滴狀,又似天幕中的繁星點點,故名油滴天目盞。本盞燒成釉色呈濃重黑灰色。釉汁濃厚,有明顯垂墜感。黑釉色澤深沈悠遠,油滴斑點遍布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均呈現金屬質感,隨光線角度變化可產生金色、銀色或藍色光暈。
建窯,為宋代福建燒造黑釉茶盞的著名窯場,窯址眾多,分布頗廣。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 歷宋、元、明、清四代,燒瓷歷史長達千年。有宋一朝,建盞以其獨特的黑釉,被看做最適鬥茶。盞沿下一圈微斂,為持用方便而設,胎厚扎實,保茶汁溫熱而不燙手,釉黑潤亮,托襯點茶擊拂茶水後所得湯沫,白黑相映,瞬息美哉。北宋蔡襄《茶錄》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宋徽宗《大觀茶論》盞項亦有類似說法:「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採色也。」可見建盞當時受重視的程度。在日本,宋代建窯茶盞廣得崇敬愛慕,其日文名稱「天目」也隨之流傳千里,成為現今通稱此類黑釉器盞之名。建盞在日本備受推崇,尤其其中的油滴及兔毫等稀有品種,更是被列為國寶。如舊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的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文化廳收藏的重要文化財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等,均可作本器之參考。 
 
 
Lot 686
北宋 青白釉刻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JPY 60,000,000-80,000,000
HKD 3,449,400-4,599,200
H:41cm
來源:亞洲重要藏家舊藏
出展:《宋代の青白磁展》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1994年4月19日-7月3日
出版:《中国陶磁シリーズ8 宋代の青白磁》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1994年,P15,No39
來歷:CHRISTIE'S 1994 年10 月31 日,LOT528
参阅:《世界陶瓷全集 12 宋》後藤茂樹 編輯,小學館發行出版,昭和52 年9 月,第64,65頁 第53,54 號。 
 
 
此器小口、短頸、豐肩、脛部漸內收。口頸處造型少見。肩聳收腰,曲線完美,恰到好處,一氣呵成。整體修胎,利落完美,造型端莊穩重。胎白細密,釉質瑩潤如玉。釉光溫潤。器身外壁通體釉下刻有包涵了五種花卉的劃纏枝花卉紋,底部弦紋。五種花卉中主要以牡丹為主,牡丹自唐代始因其國色天香而備受皇帝及達官貴人之崇愛,更有富貴吉祥之寓意。運刀精確,刻線剛勁,體現紋路之張力及清爽,花瓣、葉片、花莖多由雙刀刻劃而成,紋飾外的地上篦刻的排狀線條細而密。刻劃疏密有致,滯留規整而不失隨性,節奏韻律靈動,芒角飛動。盡顯宋代景德鎮頂級刻工。
 
景德鎮湖田窯是中國宋、元兩代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所產瓷器極為精美著名窯場,始於五代,終於明。宋時精品被譽為「饒玉」,主要以青白釉色著稱,其釉色青中帶白、白中閃青。刻劃深處積釉汁厚,色調濃;淺處釉色漸次淡,紋樣深淺牽引出層次,曲線相交,氣脈內斂,流暢自然。釉色刻工完美融合出牡丹國色天香之美艷與枝繁葉茂之勃勃生氣,淋漓盡致立體鮮活。一展宋代美學清靜蘊靈之境界。
宋時,此種器型多為裝酒之用,稱為經瓶。據考「梅瓶」一名最早見於清末寂園叟《陶雅》。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則對「梅瓶」有較詳盡的描述:「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此梅瓶久藏日本,曾參與日本著名陶瓷收藏機構大阪東洋美術館舉辦的「宋代青白瓷展」專題展,等級極高亦可見其代表性之地位。被譽為「宋瓷獵人」的日本著名藏家臨宇山人、知名古董老店繭山龍泉堂等,亦有類似器物收藏,可茲參考。
 
 
Lot 692
清康熙 青花書聖主得賢臣頌詩文筆筒
JPY 10,000,000-15,000,000
HKD 574,900-862,350
 
H:15.7cm;D:18.6cm
底款:大清康熙年製
來歷:徐展堂舊藏
來源:日本某藏家舊藏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裡紅下》 耿寶昌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8月,第207 頁 189 號 清康熙 青花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文筆筒 
注:器底有“徐氏藝術館”簽
徐展堂舊照
本件器物為著名收藏家徐展堂舊藏。
 
徐展堂(1940-2010)祖藉江蘇宜興,年生於江西吉安,9 歲隨父母遷居香港,是香港商政界的知名人士,同時也是中華文物的收藏大家。面對文物收藏,徐先生曾說過「工余閑暇,鑒賞文物,樂趣無窮;深感華夏文化之生命力,靜中帶有動感,既中性又包容,具品味又富性格,實足令人怡養心性。獨樂不若與眾同樂,文物收藏向屬雲煙過眼,暫得於己固然快樂自足,總不及公諸同好,提供公眾更多鑒賞和研究機會。」1990 年,徐先生成立了徐氏藝術基金。1991年成立了除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外的收藏家私人中國藝術品博物館—香港徐氏藝術館,館內收藏有他所舊藏的2000多件藝術珍品,主要有商周青銅器和歷代陶瓷,玉器等,陳列設計極富民族色彩,美輪美奐, 被公認為全球五大私人博物館之一。其藏品有部分釋出,備受廣大藏家珍視! 
此器直筒,平底,底微內凹,底心有一圓形臍,底臍外一周無釉。胎壁厚薄適度,規整渾厚。內外均施透明釉,外壁通體青花文字裝飾。字體秀逸,筆法精勁。器底落「大清康熙年製」六字三行楷書款。
 
此器文字為《聖主得賢臣頌》,可參考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文選》卷四七。文後篆書鈐「熙朝雅玩」青花方章款。康熙時期大興文治,彌合民族裂痕,任用多方人才為君王所用。《聖主得賢臣頌》題材正是順應背景,鼓舞仕人實現青雲之志,報效君國,因故流行。此類筆筒為康熙御窯文房精品。《飲流齋說瓷·說款識第六》曰:「書長篇成文者,如《聖主得賢臣頌》皆全篇錄齊,筆法出入虞、褚,均康窯之錚錚者!」。著名陶瓷學者葉喆民先生也認為此類筆筒「全篇用小楷書寫,十分工整可觀,而其前後各朝瓷器上均無此種作品,具有異常鮮明的時代特徵」。
 
此器傳承有序,為愛國收藏家徐展堂藏品,曾入藏香港徐氏博物館。同類器物見北京故宮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文筆筒,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裡紅下》 耿寶昌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第207頁 189號,可茲參考。 
 
 
Lot 708
清乾隆 洋彩御製詩文漁家樂圖硯屛
JPY 15,000,000-20,000,000
HKD 864,000-1,152,000
 
瓷板框L:32cm;W:25cm;連台L:38cm;W:17cm;H:43cm
款識:飛流瀑水㵼銀缾 散作平湖漾碧泠 最愛髙樓臨樹杪 好山濃入四時青 乾隆御製 
鈐印:乾 隆
出版:《東瀛遺珠 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窯磁器(下)》金立言主編,北京工藝術美術出版社,2020年1月,P508,No109
來歷:山中商會舊藏 
出版:《東瀛遺珠 山中商会及日本旧藏名窯磁器(下)》金立言主編,北京工藝術美術出版社,2020年1月,P508,No109 
 
此器為插屏屬類,整體由瓷質屏、紫檀座組合而成。屏心鑲嵌長方瓷板,板面平整,釉質光潔細潤。背面以細砂墊燒,為典型乾隆朝瓷板之製作工藝。
 
瓷面以白釉為紙、洋彩作畫繪江山漁樂圖。圖景湖山相接漁艇棲泊之港灣,以江流為主線,構出s型,層次分明。遠景江水渺渺,水石相見,氣勢恢弘。中景漁船入港,激流湧進。漁夫三人,或擺擼,或撐船。與港灣之內漁夫遙相呼應。筆觸工細滿載勞作之聲似不絕於耳。近景一江兩岸,溟蒙高峰立於右,峰下母子二人嬉耍於江岸,忙趁東風放紙鳶。熱鬧風景,憑添靈動。左上角有隸書乾隆禦制:飛流瀑水㵼銀缾,散作平湖漾碧泠。最愛髙樓臨樹杪,好山濃入四時青。(圖一)。可考證為《題唐岱倣古十二幀其四》。唐岱受康、雍、幹三朝皇帝賞識以畫候內廷,被康熙賜稱“畫狀元”。於雍正朝正式以繪事供奉內廷,曾官至內務府總管。乾隆尤愛,曾多次題禦制詩於其畫作之上。
 
清宮檔案記載,乾隆時期禦制詩瓷器多按皇帝的旨意由如意館的畫師先畫出紙樣或木樣,交由皇帝審核後送至江西景德鎮燒造。自康熙始漁樂圖便成為清代宮廷造辦處之經典題材,在清代特定的文化語境中,展現出皇帝關愛百姓,亦有為民構造太平社會宏圖大願之政教功能。另據活計檔可知,“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郎中海持出江山漁樂畫一張(唐岱作)...。”(圖二)。據此或可推辭此屏畫面取材於唐岱仿古之作。
 
乾隆盛世,所制器物盡顯華美。更得益於精通書畫翰墨之唐英對宮廷御用高端瓷器悉心督造,此器料色柔和盛於雍正,施彩富於嘉道。禦制詩文款式,筆力穩健,書寫工整。展陳禦瓷尊貴之餘,亦展現出精緻典雅的宮廷風韻。
 
底座為上等紫檀,珍貴奢侈,紋密質堅。色澤深沉靜穆,包漿瑩潤醇厚。座墩為完整厚木,兩面以夔龍紋為主體,沿邊飾浮雕拐子紋,形態古拙敦實。座墩上植立柱,兩側以站牙抵夾。站牙呈雙龍狀,形態瀟灑,線條流暢。雕刻一絲不苟,工藝精益求精,工整莊重,皇家富貴不凡氣度洋溢。
《故宮經典-故宮屏風圖典》一書中,共展示故宮所藏插屏83件,其中屏心為瓷器的僅有二件,一為青花(圖三),一為綠釉(圖四),均為鬼斧神工。若此器般彩繪品種,且涵蓋瓷、畫、詩、書、印禦制要素並頂級紫檀之雅器,更未可見,極為稀有,確屬寶藏之珍。
此器為山中商會經手,久藏日本,傳承有序。山中商會為20世紀早期日本知名古董商,鼎盛時期在北京、上海、倫敦、波士頓等地設六家分店為當時世界頂級美術商,所出之物獲得眾多藏家高度認可。此器錄於《東瀛遺珠——山中商會及日本舊藏名窯瓷器》下冊,編號為109(圖五、圖六)。中國嘉德2022春季拍賣會《宸賞——明清禦瓷珍玩》專場拍品lot2837(圖七),形制類似但無禦制詩文。以茲參考。
 
 
Lot 749
清康熙 青花魚化龍紋折沿洗  
JPY 10,000,000-15,000,000
HKD 572,300-858,450
D:38.8cm;H:7cm
底款:大清康熙年製
 
出版:《鴻禧美術館中國歷代陶瓷選集》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出版,1990年,P262,263,No112
出版: 《景德鎮千年展》朝日新聞社出版発行,2006年,P50.51,No32
出版: 《養和堂コレクション 中国近代書画と清朝陶磁展》出光美術館発行,昭和62年9月1日,No152 
來歷著錄:Sotheby's HongKong 1984年5月21日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 青花釉裡紅 下》 耿寶昌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8月,第63頁 54號 清康熙 青花海水魚龍圖洗
參閱:宋代趙光輔作絹本《番王禮佛圖》局部 
 
此洗折沿,淺腹,平地露胎,底心有青花雙圈「大清康熙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由於底部無釉,款識呈黑色。外壁光素無紋,裏心以青花為飾,繪鯉魚化龍圖,又稱「鯉魚躍龍門」。內心所繪一條蒼龍從漩渦躍起,身軀呈「弓」字造型,頗為威猛。前方一鯉魚躍出水面,與龍相呼應,下面更有跟隨者。所繪浪濤自上而下滔滔不絕,富具動感,以之為背景襯托魚龍二物更見立體效果。所用青花發色青紫濃艷,繪畫技藝成熟,線條極為流暢,使得整體畫面氣勢恢宏,栩栩如生。
此洗畫面取材於漢代故事,宋劉克莊《水龍吟·丙辰生日》中曰:「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魚化龍是清代流行紋飾,取材於古代「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據《辛氏三秦記》記載:「河津,一名『龍門,水險不通,魚鱉之屬莫能上,上則為龍也。」《太平廣記》也載:「龍門之下,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黃河流經山西河津縣之禹門口,亦稱「龍門」,其地河床高下相叠,水深流急,魚類很難逆流而上。傳說凡能跳上龍門的大魚,便可變化成龍,亦稱「魚化龍」。因古時科舉考試場所貢院的正門也稱「龍門」,所以又指參加科舉中第而聲名顯赫者,寓意吉祥。
青花折沿洗為康熙青花官窯之精品,備受歷代藏家所重視,此件器物為臺灣舊鴻禧美術館舊藏之物,亦是養和堂主人多年收藏之物,多次作為重要藝術品在臺灣和日本展出,同類器物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海水魚龍圖洗,本件與之相比較,無論從紋飾還是釉色,器形,均可謂如出一轍。另有東京中央香港於2020 年9 月拍釋出的 lot559 清康熙 青花夔龍紋折沿盤 ,其器型與青花發色與本器亦可做參考比對。
 
 
 
Lot 791
清中期 碧玉雕松下人物圖紋筆筒
JPY 3,000,000-5,000,000
HKD 172,650-287,750
H:16.5cm;D:15.7cm
參閱:《故宮經典 文房清供》張榮主編,故宮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第66頁,第44,45號。 
 
此筆筒擇整和田塊碧玉雕琢而成,器型規整碩大,外壁通景浮雕山水圖紋,畫面中山環水繞,翠松流雲,古松垂柳、樓宇亭榭、棧道古橋,道人仙童,一派優雅之景躍然其上。整件器物運用深淺浮雕的技法,將自然景物和各色人等融合一體,以虛、實手法將圖紋完美展現出來,是清代中期玉雕之精品。
碧玉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奇珍,張岱《夜航船-寶玩部》記錄當時碧玉來源:「碧玉有雲碧、西碧二種,其色枯澀者曰雲碧,產於雲南;其色嬌潤,有虼蚤斑者曰西碧,產於西洋。」清代一朝,乾隆帝平定了回疆叛亂,玉路通達,新疆瑪納斯碧玉大批進入中原,並有大塊優質和田玉料,故能製作大型筆筒、山子等物。所以,清代大型玉雕器物,大部分為清中期乾隆朝所製。乾隆玉器分類中,亦有「畫意玉器」一類,乾隆帝也認為此類玉器有雅趣,可玩矣。這類玉器大多數以文人逸事或山水名勝為主題,表現於平片狀的插屏、圓柱狀的筆筒或不規則形的山子之上。不論宮廷造辦處抑或是蘇、揚玉作,製作玉器皆首重畫樣與選料工夫。畫意玉器之稿樣,往往取材自內府收藏之畫作,或是由宮廷畫家參與繪製。故一些畫意玉器可追源畫本。此件筆筒雖紋飾內容不同,但於做工、風格等皆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 玉璧飛瀑飛柃圖筆筒,清中期 碧玉山水漁舟圖筆筒等均可作為本器的參考,可資品鑒。
 
 
 
Lot 821
錢瘦鐵刻昌化牛角凍地鸡血印三方
JPY 500,000-800,000
HKD 28,775-46,040
1,L:1.9cm;W:1.8cm;H:6cm
2,L:2.0cm;W:1.8cm;H:5.8cm
3,L:1.0cm;W:0.4cm;H:2.0cm
 
邊款:①瘦鐵作於白沙村莊 印文:杜子規印
② 丙子初冬為唐澤先生作此略似漢玉印 錢厓 印文:唐澤之印 
③邊款:瘦鐵 乙丑嘉平  
印文:木佛
錢瘦鐵(1897—1967)名崖,字叔崖,號瘦鐵,別號數青峰館主、天池龍泓齋,江蘇無錫人,中國畫會創始人之壹。早年從師金石家鄭大霍,慘加海上題襟館。二十年代,曾任日本《書苑》雜誌顧問編輯,而影響於日本藝壇。曾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五十年代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中國畫及書法、篆刻。其篆刻曾受益於吳昌碩,後與苦鐵吳昌碩、冰鐵王冠山並稱"江南三鐵"。
 
 
 
 
 
 
Lot 0870
沈石友舊藏楊龍石 吳昌碩銘 蘭陵片石硯
JPY 8,000,000-10,000,000
HKD 460,400-575,500
L:8.2cm;W:8.2cm;H:2cm
 
硯銘:① 他山石 席上珍 磨不磷 身外身 乙卯冬 石友屬 老缶銘  
②質比美玉潤而光 德並君子端且方 宜書宜畫罔不臧 石友所得主蕭郎 朗齋大兄屬銘 龍石  
③ 蘭陵片石 歸我研林 堅白之質 可以寫心 石友 
出版:①《沈氏硯林》 沈若懷編輯,1923年,蘭陵片石硯
出版:②《沈氏硯林》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P186,187
出版:③《缶墨東遊 呉昌碩生誕170周年記念展》東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2014年5月1日,P154.155,No75
 
此硯器呈正四方形,硯堂淺挖,硯背平整,上以楷書刻「質比美玉潤而光 德並君子端且方宜書宜畫罔不臧 石友所得主蕭郎 朗齋大兄屬銘 龍石」,硯體四壁直立,上以行楷刻硯銘「蘭陵片石 歸我研林 堅白之質 可以寫心石友」「 他山石 席上珍 磨不磷 身外身 乙卯冬 石友屬 老缶銘」,由此硯銘可知,此硯材取古之蘭陵片石,雕琢成硯,其色如紫雲,質比端溪。另可知,此硯最早為楊龍石題銘,後由沈石友舊藏,吳昌碩為之書寫硯銘。故此硯收錄於《沈氏硯林》一書,謂之「蘭陵片石硯」。硯有原配紅木硯盒,盒蓋背部貼有「白沙村莊」四字朱紋印,此印為近代著名篆刻家錢瘦鐵所刻,為此硯舊藏者橋本關雪收藏之佐證。
 
此硯為民國著名硯臺收藏家沈石友舊藏,收錄於其子沈若懷所編《沈氏硯林》一書之中,名曰:蘭陵片石硯。沈石友,清末民初著名四大藏硯家之一,畢生製硯,藏硯頗豐,歿後六年之時,即1923年,其子沈若懷將其父所藏佳硯共計158方,手拓編撰成書,共分四卷,傳拓100 部。書中所收錄各式佳硯,從硯材,到文學藝術的體現,都是沈石友所藏諸硯的代表之物。其中其中既有傳世古硯名品,也有特製新款,多為沈石友親自設計,蕭蛻庵修改,吳昌碩書寫,趙古泥刊刻。
 
民國六年(1917 年)沈石友歿,事後不過數年,家境衰敗,平生所藏之硯,為後人散出。1928 年,在錢瘦鐵的建議下,日本畫家橋本關雪花重金買下其所藏之硯大部,並輾轉運至日本。橋本關雪(1883-1945),日本著名畫家,大正、昭和年間關西畫壇的泰鬥,日本關東畫派領袖。 自1914 年起,曾30 多次來到中國,並精通中國古文化。與吳昌碩,王一亭,錢瘦鐵等結爲至交。1916 年,建庭園式住宅,名為「白沙村莊」,之後一直居住於此。錢瘦鐵留日期間,在白沙村莊居住一年之多,橋本關雪所藏之物多有「白沙村莊」朱文印簽,此印亦為錢瘦鐵所刻。1945 年橋本關雪過世,所藏之硯又陸續分散賣出。從橋本關雪開始收藏到如今歷經欲百年間,歷經戰火狼煙,人亦流離失所,更何況冰冷之硯石了。
 
迄今《沈氏硯林》中所收錄的硯石,據稱存世者約五十八方,如此佳硯歷經近一個世紀的輾轉流傳,如今再次與世人相見,殊為不易!硯以銘貴,一方好硯,添上一文好銘,文人雅性躍然其上,流傳百代而不滅,這是古今文人的共鳴。石雖冰冷,但銘文暖人,品此佳硯,可與石友論詩,缶翁論墨,亦刻於一代大家楊龍石論字矣!